-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今年以来,尽管面对政策变化,资金紧张,原料高价,环保限产等考验,负极材料行业依然保持20%-30%左右的增长,出口情况良好。同时,市场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高端负极产品主流价格在7-10万元/吨左右,中端产品主流价格在4-6万元/吨,低端产品2-4万元/吨
上游原料方面,天然鳞片、球形石墨短上涨告一段落,市场价格稳中有落,东北地区-195鳞片主流价格为4500-4600元/吨,山东地区-196鳞片主流价格为4600-4800元/吨,常规球形石墨报价18000-19000元/吨,消费类负极需求的提高,也导致上游球形石墨供应略显紧张,在短期没有新产能供应的前提下,天然原料价格将会获得一定支撑。
石墨电极供应紧张预期并未兑现,产品供应稳定,下游电炉钢需求平稳,导致电极价格一降再降。因此,人造负极原料市场主要受自身供给影响,大庆石化装置检修停工,导致其低硫石油焦暴涨至8725元/吨,而抚顺石化报7800元/吨,部分成交价格则更高。相比针状焦而言,作为负极原料性价比降至冰点,相应煅烧焦产品出货情况欠佳。有消息称,大庆石化近期将开工复产,原料价格或很大程度降低,百川资讯将持续跟踪。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需求较好,上半年采购量不减,故针状焦原料表现相对较好,国产熟焦价格保持在26000-30000元/吨,国产生焦价格14000-15000元/吨,进口负极用生焦价格低位稳定,但供应始终紧张,也不乏一定市场库存囤积,导致后期天平向需方快速倾斜。
整体而言,面对行业寒冬,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多有应对之策。
1、主修内功,提高能力。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下,自下游而上游,对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该类负极企业也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产能供应,服务于动力电池企业。但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经营策略上更应时刻防控资金风险,以及后补贴时代的市场变化。
2、规避风险,主做代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下游账期回款问题严重,部分企业选择暂时规避风险,集中精力将前驱体或石墨化代加工环节做好,尤其是石墨化产能供应尚紧阶段,从中尚可获利。尽管,整体利润可能有所降低,但避免了上游原料波动和坏账等不确定因素。但缺少了与上下游的持续对接,后期能否继续保持客户粘性,未来有待考验。
3、新生力量,继续介入。由于业内知名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的不利影响,当下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领域投资及其慎重,新资本的观望使得原本资金紧张的锂电领域更是雪上加霜,然而一些企业仍然选择在此时介入负极材料领域。这些企业的传统业务往往与负极材料存在相关性,或者原料采购能力强,或者之前从事代加工生产,或者与下游锂电池企业密切的合作关系,又或者在新技术上有所突破。面对当下市场的复杂与严峻,新进企业更需根据自身特点定位,就当下而言生存比壮大更加重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