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该月,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5%;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从同比涨幅来看,1月份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PPI涨幅则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认为,结合近期发布的PMI、外贸等数据来看,CPI和PPI涨幅双双扩大反映了需求有所回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也预示着今年经济有望平稳开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是自2016年1月开始CPI使用新一轮的对比基期以来录得的最高涨幅,也是CPI同比连续4个月处于“2时代”,而春节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3.2%。
“2017年开局,价格走势基本平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今年1月份CPI涨幅总体在预料之中,从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上涨情况来看,虽然受春节因素的影响,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因为今年春节在1月份,而去年春节是在2月份,比较起来今年1月份的基数相对比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在1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2月份由于“春节错月”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翘尾影响将明显回落。“翘尾因素的影响是1.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这2.5个百分点的涨幅当中,有1.5个百分点是去年2月到12月价格上涨因素的表现。所以,今年1月份的新涨价因素并没有明显增加。如果除掉春节的影响之后,我想整个CPI的涨幅和去年处在水平相当的区间。”张立群说。
春节因素在环比涨幅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从环比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0%,涨幅比2016年12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1.0%。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指出,涨幅的扩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受节日因素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3%。其中,鲜菜、鲜果、水产品和猪肉价格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二是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人员增多,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飞机票、旅行社收费、长途汽车、宾馆住宿价格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3个百分点。三是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柴油价格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9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1月份1.0%的CPI环比涨幅,比2016年和2015年春节所在月份环比涨幅分别低0.6和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暖冬影响鲜菜价格环比涨幅远低于前两年春节的月份。
而与CPI同期公布的PPI数据则显示,PPI同比涨幅自去年9月份由负转正以来,涨幅逐月扩大。但1月份PPI环比涨幅在连续扩大4个月后出现回落,比上月缩小了0.8个百分点。
张立群指出,PPI数据中最突出的就是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幅开始回落,这表明去年第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应该是一些因素积淀造成的,特别是去年在去产能、限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供求关系的快速变化,这在今年1月份PPI的环比涨幅中已经有所体现。
而在同比数据中,1月份PPI上涨6.9%,涨幅比2016年12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比上月增加1个。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1月份6.9%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6.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
“由于供给基础总体来看是比较好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市场价格参数对供求关系调整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跟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会发生改变,从比较快速的上涨转向平缓上涨。”张立群说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