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引言
在低水泥耐火浇注料中,磷酸盐类(如三聚磷酸钠)和羟基羧酸盐类(如柠檬酸钠)是最常用的缓凝剂。这两类缓凝剂凭借其高效的缓凝效果、与低水泥体系的相容性以及对材料性能的稳定性,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磷酸盐类缓凝剂(以三聚磷酸钠为例)
1.作用机制与优势
三聚磷酸钠通过络合水泥中的钙离子(Ca²⁺),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延缓水泥颗粒的水化反应。其缓凝效果显著,尤其在低水泥用量(通常≤5%)的体系中,能有效延长可施工时间(初凝时间可延长数小时),同时不显著降低材料的早期强度。此外,三聚磷酸钠常与硅微粉复合使用,通过分散作用降低体系需水量,进一步优化施工性能。
2.掺量与注意事项
三聚磷酸钠的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0.02%~0.2%,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缓凝过度,影响后期强度发展。在高温环境下,其缓凝效果依然稳定,适合用于窑炉内衬等高温场景。
羟基羧酸盐类缓凝剂(以柠檬酸钠为例)
3.作用机制与优势
柠檬酸钠通过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水泥颗粒与水接触,从而延缓水化反应。同时,其分子中的羧基可与钙离子络合,进一步抑制水化进程。在矾土基耐火浇注料中,柠檬酸钠的添加量通常为结合剂重量的0.05%~0.2%,能有效延长初凝时间,并改善材料的流动性。
4.高温稳定性与复合功能
柠檬酸钠在高温(300℃以上)下会逐步分解,残留灰分极少,避免了高温下低熔点相的形成。此外,它还兼具分散作用,可减少颗粒团聚,提升材料密实度,间接增强热震稳定性。
其他缓凝剂的应用场景
5.酒石酸与葡萄糖酸钠
酒石酸的缓凝效果与柠檬酸钠类似,但掺量需严格控制(通常≤0.1%),否则可能导致过度缓凝。葡萄糖酸钠在高温环境下缓凝效果可能减弱,需适当提高掺量。
6.复合缓凝剂
在某些特殊配方中,会采用三聚磷酸钠与柠檬酸钠复配,或引入聚羧酸酯等成分,以平衡缓凝效果与分散性能。例如,针对低碱度无水泥耐火浇注料,可通过碱性脂肪酶与聚羧酸酯的协同作用实现精准缓凝。
选择依据与注意事项
7.体系匹配性
磷酸盐类缓凝剂更适合以铝酸盐水泥为结合剂的体系,而羟基羧酸盐类在矾土基或刚玉质浇注料中表现更优。需根据具体材料组成(如硅微粉、氧化铝微粉的含量)选择适配的缓凝剂。
8.施工环境与性能要求
8◦1高温场景:
优先选择柠檬酸钠等高温稳定性好的有机缓凝剂,避免磷酸盐类在高温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8◦2自流性需求:
三聚磷酸钠与硅微粉配合使用时,可显著降低需水量,提升自流性。
8◦3强度发展:
需严格控制缓凝剂掺量,避免因缓凝过度导致早期强度不足。
总结
在低水泥耐火浇注料中,三聚磷酸钠和柠檬酸钠是应用最广泛的缓凝剂。前者凭借高效的络合能力和分散作用成为无机缓凝剂的代表,后者则以高温稳定性和复合功能在有机缓凝剂中占据主导地位。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材料组成、施工条件及性能需求综合选择,必要时可采用复合配方以达到最佳效果。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