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国家发改委近期正式印发《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作为国家层面促进东北振兴的第四份重要文件,规划的出台为加快实现东北振兴提供了重要指引和依据,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实施。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占据特殊地位,其经济发展状态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具有直接影响。然而,近年东北经济出现了“断崖式”下行,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新“瓶颈”。上一轮东北振兴殷鉴不远,新一轮振兴不能简单“复制”,必须在培育新增长动力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可以聚焦以下四个领域:
首先,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新潜力。东北振兴战略实践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数十项支持政策。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是历史基础比较好的重工业,而对区域轻工业部门和服务业关注较弱。在此番经济下行过程中,恰恰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首的轻工业部门和传统服务业部门,对经济起到了较大的“缓冲”作用。新一轮东北振兴应在继续推进原材料工业和基础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进程的同时,进一步挖掘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对轻工业而言,可依托东北地区丰富农副产品优势、工业原料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快探索符合区域市场环境的轻工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断降低东北地区对重工业的高度依赖。对服务业而言,可改变过度重视重工业发展的前期振兴思路,研究制定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振兴规划,出台支持区域现代服务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提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成为东北地区新经济增长点和居民就业的主渠道。
其次,大力拓展投资新领域。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将保持投资适度增长作为扭转经济下行的近期举措,为东北地区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缓冲空间。可将城市更新改造、产业平台建设、生态工程建设作为近期扩大有效投资的突破口,通过推进老工区搬迁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老旧居民区改造、全面升级老工业基地城市市政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创新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生态环保工程等途径,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长速度,为区域原材料工业过剩产能化解提供空间。
再次,厚植创新新优势。创新乏力是导致东北地区此番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创新投入强度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甚至明显低于中西部省区平均水平。新一轮振兴要充分重视科技创新对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引领作用,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注入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建立区域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研发活动支持力度,尽快扭转创新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态;要切实盘活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研究制定区域人才吸引政策,扭转专业技术人员外流趋势,率先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激发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创新活力;要加快完善创新平台,进一步密切“官产学研”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规划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平台,支持科研院所集中的核心城市建设大型科技创新园区,形成一批高端区域创新平台。 最后,打造营商新环境。受历史惯性和观念的影响,东北地区强政府、弱企业、弱市场的现象非常突出。虽然已实施多轮“简政放权”的行政改革,但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及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的情况仍没有改变,这是制约区域企业营商环境改善的最大障碍。在当前全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在推进政府职能改革方面要更大胆一些,应按照“商本位”思路,加大省、市级政府部门撤并重组力度,加大审批事项集中清理力度,大幅度削减审批事项,大幅度精简审批环节,切实实现一门受理、限时办结的一站式并联审批模式。结合辽宁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对外开放需求,大胆探索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减少民间资本、外资投资服务业、制造业、采掘业的准入限制。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