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频道 | 镁矿石 | 镁原料 | 镁制品 | 再生料 | 镁化工 | 镁合金 | 镁建材 上游 | 原辅料 | 燃料 | 设备 | 设备配件 | 窑炉工程 下游 | 钢铁 | 有色 | 水泥 | 玻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镁频道 > 国内资讯 > 动态
国企担当!灜镁再生资源化解行业共性难题 反向开票打通回收堵点
发布时间:2025-10-30 浏览量:15

在高温行业绿色转型的浪潮中,耐火材料用后回收既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双碳” 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再生资源回收领域,“源头发票缺失”“税负压力大”“流程不规范” 等问题长期制约行业发展,而作为深耕废旧镁砖回收领域的国有背景企业,大石桥灜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灜镁公司”)始终以 “规范引领、国企赋能” 为核心,通过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打通反向开票关键节点,为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注入 “国企力量”。

国企担当破局:反向开票打通回收堵点,化解行业共性难题

长期以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多从自然人手中收购废旧耐材,“无进项发票” 导致的税负加重、入账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 “卡脖子” 问题。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国有背景企业,灜镁公司率先响应国家 “资源循环利用” 政策号召,早在 2024 年 7 月便成功取得报废产品反向开票资质,成为区域内少数具备规范化开票能力的废旧镁砖回收企业。

针对自然人出售者无法提供发票的痛点,灜镁公司建立“实名备案 + 合规开票” 双重保障机制:自然人合作前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原件核验,签署《再生资源回收承诺书》《反向开票和代办税费同意证明》,明确货物合法来源与税费代缴责任;企业依据备案信息精准反向开票,同步为自然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既解决了回收企业 “入账无依据” 的难题,也帮助自然人规避税务风险,实现 “企业合规经营、个人依法纳税” 的双赢格局。

自反向开票资质落地以来,灜镁公司已与25家生产型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在合规经营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为区域再生资源行业树立“国企合规标杆”。

全流程国企监管:商流资金流发票流合一,筑牢规范交易防线

作为国有背景企业,灜镁公司始终将“流程规范、风险可控” 作为经营核心,构建覆盖 “收购 - 仓储 - 销售” 全链路的监管体系,确保每一笔交易可追溯、可核查,从机制上防范虚开风险,践行国企 “阳光经营” 承诺。

收购环节:实名备案 + 现场留痕,源头把控合规性

•自然人合作需建立“一户一档” 电子档案,留存身份证复印件、备案银行卡信息,从源头杜绝关联交易风险;

•货物交接全程留痕:装货时 GPS 定位拍摄带时间水印的全景照片,称重验收出具双联复写式磅单,卸货后确保 “货物来源可查、数量可核、质量可控”。

销售环节:定向合作 + 产能管控,保障交易真实性

•针对生产型企业客户,灜镁公司建立定向合作机制,合作企业需经现场核验(拍摄厂房照片确认生产属性),并严格遵守“销售吨数不超过企业成品镁碳砖产能 50%” 的标准,确保交易匹配真实生产需求;

•发货前核对货物信息与合同约定,卸货时 GPS 拍摄现场照片,同步记录资金流(仅对公转账)与发票流,实现 “商流、资金流、发票流” 三流合一,数据实时同步便于监管部门核查。

国企赋能未来:不止于回收,更致力于行业生态升级

灜镁公司深知,国有背景企业的责任不仅是“规范自身”,更要 “赋能行业”。在打通反向开票堵点、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公司正以 “资源整合者”“标准制定者” 的角色,推动废旧镁砖回收行业向规模化、高值化转型:

•信息赋能:定期梳理行业供需动态与价格走势,为合作企业提供精准市场参考,解决上下游信息不对称问题;

•服务延伸:探索标准化仓单管理模式,未来计划推动仓单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标准输出:将“实名备案”“三流合一”“现场留痕” 等监管经验总结为可复制的流程规范,助力区域再生资源行业整体提升合规水平。

从解决“开票难” 的单点突破,到构建 “全流程规范” 的体系化保障,再到赋能行业生态的长远布局,灜镁公司始终以国企担当,为废旧耐材回收行业注入 “规范基因”。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绿色循环经济领域,以更严格的标准、更优质的服务,为高温行业绿色转型、国家 “双碳” 目标实现贡献国企力量!

【负责人:徐健】

【联系电话:15841707234】


关键词:耐火材料 灜镁公司
我要评论
验证码:换一张校验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工业矿物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
主办单位: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辽宁吉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专线:13332429808/微信同号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辽B2-20160100-4/辽B2-20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