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频道 | 镁矿石 | 镁原料 | 镁制品 | 镁化工 | 镁合金 | 镁建材 上游 | 原辅料 | 燃料 | 设备 | 设备配件 | 窑炉工程 下游 | 钢铁 | 有色 | 水泥 | 玻璃 | 航空航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镁频道 > 国内资讯 > 综合
7部门联合出台18条措施,矿山企业迎来金融方面重大利好
发布时间:2025-08-14 浏览量:24

久旱逢甘露。对长期遭受资金紧张困扰的矿山企业来说,终于迎来了金融方面的重大利好。

7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18条措施来支持新型工业化。尤为关注的是,该《指导意见》在“强化重点企业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自主可控”中明确指出,支持矿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这对破解战略性资源矿企资金紧张难题、保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的顺利完成、实现增储上产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也有望改善矿业领域长期以来所面临的流动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

01矿企投资大风险高回报期长

矿业作为传统而又新兴的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风险性高、回报期长,有的矿企从资源勘查到矿业权设置出让,再到办理相关手续正式开工建设,到最后建成并正式投产,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建设周期比较长,属于长线投资行业。

更重要的是,矿企投资额巨大,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来支撑。特别是一些大型矿山,因矿产资源储量大,先期竞得采矿权的资金需求量也比较大,少则三五亿,多则十几亿甚至几十亿。近年来,随着矿政新政的改革出台,以前的一次性缴纳改为“采多少缴多少”后,矿企的资金压力有所减轻,但对矿产资源储量大的大型矿山来说,因其基数高、储量大,先期仍需缴纳大额资金。

而矿企后期建设开发中的资金投入更是天文数字。大型的金属矿山,从前期的设计施工到中期的矿山工程建设,再到配套的选冶车间建设,以及必要的采、掘、运、破、磨、冶等设备的采购,没有数亿元根本打不住。加之矿企回报周期比较长,前期基本上都是净投入无产出,即便是在前期巷道施工偶尔产出一些矿产,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根本无法满足矿企巨大的资金需求。

尤为一提的是,矿企特别是金属矿山,开采过程的风险性还很大。因为矿产资源埋在地下,看不见摸不住更吃不准,矿产储量到底有多少、矿石品位究竟如何、矿脉走向怎样,这些只能靠前期的矿产勘查,以及周边已产矿山来推断印证。有的矿山前期勘查程度高,各项工作做得也比较细,但在实际中仍出现一定偏差。特别是矿产品市场不确定因素多且波动较大,价格忽高忽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矿企风险。近年来,参与矿业开发的企业,“一夜暴富”不乏其人,而一夜之间由“富翁”变为“负翁”的也大有人在。

对矿企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安全风险。因为矿山是一个移动的“生产车间”,地质条件复杂,矿山开采条件及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极易诱发安全事故。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矿山安全事故经常采取“零容忍”的原则。一旦矿山发生安全事故,轻者投产整顿数月甚至数年,重者关矿走人。特别是煤炭行业,因为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水、火、瓦斯、顶板等灾害“五毒俱全”,开采风险比金属矿山更是高出数倍。所以近年来,民营经济基本不敢轻易涉足煤炭矿山。

“投资大,高风险,加之回报期比较长,矿企这一固有特点,令喜欢短线投资、安全平稳的金融部门望而生畏,不敢轻易对矿企尤其是民营矿企投资。”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说。

02“锦上添花”多于“雪中送炭”

也正是矿企自身固有的“风险高、回报期长”等原因,多年来,矿企一直不受金融部门的待见。每当矿产品市场好、矿企效益攀升且不需要资金支持时,金融部门纷纷伸出橄榄枝,要求提供贷款支持。而一旦矿产品市场陷入低谷、矿企效益下滑、急需资金支持时,这些金融部门又唯恐避之不及,纷纷出台“限贷”甚至“拒贷”政策。除非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国有大型矿企,金融部门才敢“大开绿灯”。

事实上,金融部门之所以如此作为,既与金融部门的“终身负责制”有关,也与矿企的高风险性相连。据了解,这些年来,为防止不良贷款,许多银行出台了贷款新政——“终身负责制”,一旦贷款到期收不回来将“终身负责”。所以,许多金融部门在缺乏矿业专业技术人才、无法精准研判矿业市场走势时,只能谨小慎微,宁愿不给矿企贷款,也不愿轻易冒收不来贷款之风险。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国有矿山实行“拨改贷”以后,许多新建或在建的矿企资金成本压力陡增,急需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当时矿业市场形势又不好,许多金融部门更是“谈矿色变”,不敢轻易贷款。中原某地一国有地方煤矿新上马了一个煤矿接替矿井,需要投资1亿多元。在此关键时刻,当地一些关系好的金融部门纷纷打起了退堂鼓。这家煤矿凭借自身多年来积累的良好信誉,最后找到国家开发银行,才好不容易贷到了2950万元。依靠着来之不易的启动资金,又通过职工内部集资,这家煤矿最终建成了年产60万吨和80万吨的一、二期工程。矿山正式投产以来,一直是当地的利税大户,被河南能源永煤集团兼并重组后,又成为了永煤集团所收购外部矿山中盈利水平最好的矿山之一。

国有矿企尚且如此,民营矿企的境遇更好不到哪里去。多年来,包括民营矿企在内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金融的贴心扶持,在金融支持方面无法与国企平起平坐、融资贷款难在一些地方成为了民营经济无法逾越的一道坎,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相继出台多项举措来促进包括民营矿企在内的民营经济发展。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2025年3月1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从坚持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担当,优化信贷服务、护航民企发展,加强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质效,深化助微计划、精准滴灌小微,共建亲清同行、实现合作共赢,强化多维赋能、凝聚发展合力等六方面,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提供有力支持。可以说,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破解民营矿企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至于矿产勘查阶段,因为风险性比矿业开发阶段相对要高得多,金融部门更是不敢轻易涉足,加之我国风险勘查市场尚未建立,矿产勘查资金紧缺问题一直影响着矿业权的健康持续发展。前些年,为了解决矿产勘查资金不足问题,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国家层面成立了中央地勘基金,各省也相继成立了省级地勘基金。在两级基金的联动下,我国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颇丰,涌现了一批找矿模式。更重要的是,两级地勘基金的投入拉动了巨量社会资本的投入,一大批社会资金纷纷涌进矿产勘查领域,形成了“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为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然而,前几年,随着矿产品市场低迷,矿产勘查市场随之陷入低谷期,一些省的地勘基金或撤销或更名。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社会资本积极性受挫,加之金融部门支持乏力,全国矿产勘查投入连续下降。直至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后,随着国家对战略性矿产需求的不断攀升,以及社会对矿业市场预期的提升,全国矿产勘查投入才开始逐渐恢复。尽管如此,每年的矿产勘查投入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周期长意味着长线投资。矿山与银行原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鱼水关系,双方应该相互支持、互为促进、互惠共赢,但因为许多金融部门缺乏矿业专业人员,对矿业行业规律性、周期性研判不够,在最终导致不敢涉足矿业领域同时,还极易造成跟风投资,一看矿业行情好了不管矿企需要不需要就马上跟着投资大把大把放贷,一看行情不好不管矿企死活就立马抽贷、拒贷,这无疑对矿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许多障碍。”一位矿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分析说。

03银企融合方能互利共赢

矿企作为基础性工业和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多年来,也正是有了金融部门的鼎力支持和持续“输血”,才有了我国矿业行业今天来之不易局面,才确立和巩固了我国在全球的矿业大国地位。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中,把矿业行业列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之中,并明确指出“支持矿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对勘查开发重要矿产的矿企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支持矿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加快增储上产,以提高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这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关键矿产资源领域的自给能力,减少对外依赖,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推动矿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和利用水平,促进矿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相关人士在解读这一《指导意见》时分析说,在全球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有助于我国在国际资源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升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同时,矿产资源是许多工业产业链的基础,加快增储上产能够为下游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降低因资源短缺导致的生产中断风险,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整个工业体系的稳定运行。

“此外,通过完善期货产品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平衡,从而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上述人士进一步分析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该《指导意见》发布不久后的8月5日,一项与其紧密关联的矿产储量规则正式发布。当天,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与CRIRSCO(矿产储量报告国际标准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规则(2025)》(下称《规则》),这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服务境内外资本市场唯一官方认可、经过CRIRSCO审查、并被CRIRSCO全体成员予以接受的报告规则,也是我国继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国际对接后,又一项重要的规则与国际矿业市场的融合。

“对于矿产资源要素市场建设来说,本次发布实施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规则是基于国际资本市场通行报告规则,结合中国实际,在被CRIRSCO接受后,基本上能与国际主流的矿产储量规则相衔接,能够促进国内外矿业市场融合,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矿产资源配置效率。对于矿产勘查风险资本市场建设而言,本次发布实施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规则是国际主流矿业资本市场的技术基石,其发布实施后,能够提高上市公司同时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融资效率,对于我国风险勘查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对于培养世界级矿山企业来讲,《规则》也有着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谈到该规则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及深远影响时,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发展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表示。

毋庸置疑的是,《规则》的发布实施,对于吸引国内外金融投资、降低投融资风险、加快形成矿产勘查资本市场,进而促进矿业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金融部门不是公益部门,也不是慈善部门,也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金融部门要对每一笔资金的支出必须确保安全为先,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国家紧缺、市场前景看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以及急需金融支持的矿企,金融部门要在加强调研、科学研判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给予资金支持,而不是等矿企难关渡过、柳暗花明之际再去“锦上添花”“画蛇添足”。所以,对金融部门来说,如何培养矿业金融专业人才、与矿业领域律师事务所深度合作强化尽职调查,在增加矿业形势预判的前瞻性和精准性基础上,把矿业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在“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中确保投资安全才是关键之关键。

而对矿企来说,如何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交流,依靠真实翔实的储量报告、一流的开发利用技术与工艺、客观准确的市场分析及未来走势预判来打动金融部门,提振金融部门投资矿企信心,最大限度地获得金融部门支持,减少前期投资不足造成的资金压力,才是重中之重。

矿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有力支撑,金融行业的安全发展更需要矿业高质量发展来提供保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银企的深度融合、互信互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规则(2025)》的发布实施、矿业行情研判的日益科学精准、矿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矿业专业律师团队的壮大,以及矿企尽职调查体系的建立完善,从矿产勘查到矿业开发再到选冶加工,我国的矿业行业将形成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完整风险管控体系,这也为金融部门更好地支持矿企、服务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矿山企业 金融利好
我要评论
验证码:换一张校验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工业矿物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
主办单位: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辽宁吉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专线:13332429808/微信同号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辽B2-20160100-4/辽B2-20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