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频道 | 镁矿石 | 镁原料 | 镁制品 | 镁化工 | 镁合金 | 镁建材 硼频道 | 硼矿 | 基础硼产品 | 硼精细化工 | 硼合金 | 硼综合利用 滑石频道 | 滑石块 | 滑石渣 | 滑石毛 | 滑石粉 | 滑石母粒 膨润土频道 | 原矿 | 制品 上游 | 原辅料 | 燃料 | 设备 | 设备配件 | 窑炉工程 下游 | 钢铁 | 有色 | 水泥 | 玻璃 | 陶瓷 | 化工 | 电子 | 航空航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下游 > 陶瓷
深度:肇庆陶瓷的生死大考
发布时间:2018-06-20 浏览量:1232

6月12日,就近期在行业传得沸沸扬扬的肇庆陶瓷产能退出方案实地走访了肇庆多家陶瓷厂家,并于6月13日发布推文《调查|他们说:“如改天然气,肇庆超50%陶企撑不过五个月”!》,理顺了肇庆陶瓷产能退出的政策及传言,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肇庆产区发展十多年,早已成为中国建陶版图上重要的一部分,关于肇庆陶瓷即将面临的重大转变,自然备受瞩目。到底肇庆陶瓷将何去何从?

历经十余年的高速扩张,肇庆陶企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2018年来,肇庆市针对建陶产业陆续印发《肇庆市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肇庆市2018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肇庆市2018年陶瓷企业引导退出和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陶瓷行业综合治理时间节点、工作措施、各地目标。

其中的“煤改气”、收严污染物排放标准、以综合评分制决定企业去留、东南片区陶企年内基本退出等一系列环保重拳及转型升级要求,迅速在建陶行业引发轩然大波。有肇庆陶企表示,如果严格执行,仅“煤改气”一项,就会令50%的陶企撑不过5个月。

作为一座“山水园林城市”,肇庆开展陶瓷污染治理的目标非常明确,坚持“扶优汰劣”原则,对污染重、能耗高、安全生产和环保不达标的陶瓷生产企业,采取治理、搬迁、关闭等措施,倒逼陶瓷企业转产转型,打赢蓝天保卫战。

是新生还是退出?是升级还是外迁?肇庆,这个全国最大的建陶产区,掀起有史以来的最剧烈的洗牌运动,辖内陶企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

63家陶企的生死大考

6月的肇庆,阴郁、多雨。

老夏眉宇间拧成了结,这半年来,他想得最多的,是工厂能否在环保旋涡中生存下去,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1993年,老夏赶上了陶瓷行业一轮民营化改革浪潮,他所在的乡镇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成为民营企业,成为最早入驻肇庆市高要区的一拨陶企。

在他的记忆中,2003年伴随着产业转移的开始,整个高要区的企业数量开始膨胀起来。2006-2008年前后,是肇庆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的高峰时期,半数肇庆陶企在此间创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老夏开始担忧“企业愈集中,竞争就愈激烈”。

特别是最近两年,环保硝烟四起,肇庆作为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制造业较为集中的城市,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严格瓷土矿源头管控、“煤改气”、实施全年节能监督……对辖内陶企的生存提出了严峻考验。

环保高压、成本攀升,以及肇庆市在今年5月23日印发的《肇庆市2018陶瓷企业引导退出和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东南片区陶企在2018年底基本退出(部分高端陶瓷企业经肇庆市传统低效产业退出和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保留、2017年前已整体完成改用天然气的陶瓷企业除外)。其中,鼎湖区要在2018年6月底前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引导陶瓷企业全面退出。

面对重重考验,老夏开始动摇,自己经营了二十余年的企业是否要继续坚持运营下去,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能否继续维持生存,这些问题的答案开始变得不确定。他向记者坦言,自己甚至有过迁移出去的念头,“做了二十多年厂子,不想再开厂了。”

同老夏一样摇摆不定的,还有肇庆辖内的数十家陶瓷企业主。肇庆东南片区包括高要、四会、鼎湖等地,集中了近50家陶企,约占肇庆63家陶企总数的八成。对于绝大多数陶企而言,这将是一场生死大考。

“特别是肇庆市高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已经定调辖内陶企全面退出,改了天然气也没用。”多家肇庆陶企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年来肇庆政府曾多次组织陶企开会,主题就是“转型升级”,引导落后企业拆除厂房,协助企业流转土地使用性质,或者将厂房改建成标准厂房出租给高科技企业。

“在发展问题上,现在肇庆陶企非常谨慎,少有企业自愿退出。”谈及未来发展,有陶企向本报记者表示,“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走一步看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8月8日,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将在肇庆隆重开幕,业内早已疯传“运动会”期间,肇庆陶企将全面停产。不过,本报记者获悉,是否停产尚未确定。

“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文件,需要根据具体的大气情况,来决定企业的停产范围及限产情况。”记者向肇庆陶企及相关政府部门多方确认,如果“运动会”前夕肇庆空气质量较差,肇庆陶企则有可能面临大范围停产。

“肇庆的蓝天”由陶瓷决定?

说起中国建陶,业界很容易想到“佛山陶瓷”,但鲜为人知的是,经过十余年时间的高速扩张,肇庆已跃居为“全国最大建陶产区”。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报社联合发起的“陶业长征——全国陶瓷砖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肇庆市共有陶瓷砖生产线200余条,瓷砖年产能11.2亿平方米,居全国建陶产区首位,占全国陶瓷砖总产能8.2%。

庞大的产能,曾经是肇庆的荣耀,但现在却成了肇庆的麻烦。

在大力发展陶瓷等相关制造业的同时,肇庆的环保问题日益凸显。2015年,广东省首次晒出年度AQI(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的城市排名,结果显示“肇庆市2014年空气质量全省垫底”。对于肇庆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而言,这无疑是一记重掴。

紧随其后,肇庆拉开了大规模整治陶瓷污染的序幕。“煤改气”、严控排放标准、窑炉整改、压缩落后产能等针对建陶产业的综合治理被提上议程。环保,开始成为肇庆陶瓷发展最大的挑战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肇庆市共处罚陶瓷企业38家,逾半数为废气超标,涉及的环保问题包括: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私设废气排放旁路躲避监测、数据造假等。陶瓷环保治理之严前所未有。

但饶是如此,肇庆的环保问题依旧突出。本报记者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官网获悉,在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广东省地级以上市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中,肇庆仍排在靠后位置。

陶瓷污染被认为是导致肇庆空气质量改善难的“罪魁”。据统计,2017年肇庆陶瓷生产共消耗煤炭242.43万吨,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煤炭消费总量的逾三成;而陶瓷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市工业排放的比例超过40%。

同时,据《西江日报》报道:肇庆市曾多次邀请专家研判空气质量,专家分析,陶瓷企业排放总量和肇庆空气质量变化呈现正相关,其中陶企的排放标准为“毫克”,而空气质量标准为“微克”,两者相差百倍,陶瓷尾气排放稍有微小增加,空气质量立即录得明显的“副作用”。专家表示,肇庆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陶瓷企业的污染整治。

肇庆市环保局官网亦强调,陶瓷行业是肇庆的重点污染源,不仅对空气质量形成明显压力,而且无序的瓷土开采严重破坏生态,日益增加肇庆生态环境负担。

环保重压下,肇庆持续加大对陶瓷的污染整治力度。2017年,肇庆要求全市陶瓷企业于当年10月1日前完成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执行更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由原50mg/m3提升为30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原180mg/m3提升为100mg/m3,有效倒逼陶瓷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

本报记者从肇庆市印发的多份“方案”中获悉,肇庆市大举开展陶瓷污染治理,实行“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原则,依托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倒逼陶瓷企业转产转型。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2018年5月23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肇庆市2018年陶瓷企业引导退出和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从严格源头瓷土矿管控、加快推进“煤改气”工程、严控煤炭消耗量、实施全覆盖节能监察、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严格整治违法超限超载行为、整治安全生产隐患七大方面,引导陶瓷企业退出和综合整治。这七道监管红线,宛如紧箍咒,给陶企带来了巨大的经营挑战。

“煤改气”之忧

“煤改气”令当前的肇庆陶企颇为头疼。按照要求,保留的陶瓷企业要在2018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煤改气”工作。2018年10月1日起,对未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企业依法强制停产。

事实上,这并非肇庆首次提出“煤改气”。早在2013年,肇庆就曾刮起一场“煤改气”风暴,要求每家陶瓷企业必须改建一条天然气生产线,一度引发行业热议。

不过,这场“风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考虑到陶企无力承担使用天然气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天然气供应稳定性问题,相关政府单位最终默许企业不拆除煤气管道的做法。进入2015年后,肇庆产区已经极少提及“煤改气”以及使用天然气进行生产等事项,天然气管道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陶瓷企业仅需做到达标排放即可。

时隔多年,肇庆陶瓷“煤改气”再次提上议程。

“这次政府实施‘煤改气’的态度非常坚决。”当地陶企向本报记者表示,2018年来肇庆市针对“煤改气”的动作频频,不仅要求保留的陶企9月底前全面完成“煤改气”,还联合天然气公司加大对天然气来源、气价的统筹,缓和陶企成本压力。

高要区某陶企生产负责人忧虑地表示,在同省份其它陶瓷产区的“煤改气”进程中,佛山市要求“2020年前全部完成煤改气”,清远也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推进,如果肇庆在今年率先完成“煤改气”,那么将对辖内陶企的生存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特别是肇庆存在很多盈利水平较低的小型陶企,利润率仅徘徊在5%~10%,全面煤改气后将有50%的企业撑不过5个月。” 有陶企计算,以产生10000大卡的热值为例,一吨煤的热值为6000大卡,考虑到煤炭燃烧不充分,只能发挥八成的热值,按照煤炭950元/吨的市场价折算,需要煤炭2.3吨,成本为2200元左右;而天然气产生10000大卡热值,需要1300m3,当前气价为3.6元/m3,成本为4680元,超出用煤成本一倍有余,“这也意味着,每片砖的生产成本将上涨数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200余条生产线同时使用天然气,极有可能出现“供气不足”问题,影响陶企正常生产。在多方压力下,肇庆已经确定有十余家陶瓷生产企业选择彻底退出,不会进行“煤改气”。

“煤改气的初衷是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量。”在陶企看来,肇庆推进“煤改气”的意图很明确,借此提高产业门槛,倒逼陶企创新升级及引导低端制造企业退出。“使用天然气后,政府可通过用气量掌控企业产量,清晰的知道企业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产值,并通过翔实的数据,计算哪些是高能耗企业、哪些是低端制造企业。”

截止目前,肇庆约有三分之一的生产线完成了“煤改气”改造,但考虑到生产成本,使用天然气生产的陶企极为少见。“如果肇庆率先全面完成煤改气,无疑将倒逼大量陶企升级或退出。”前述高要区陶企生产负责人说道。

淘汰、升级还是转移?

事实上,在陶瓷环保治理上,肇庆已采取了较为严厉的监管措施。6月12日,本报记者在高要区陶瓷工业园看到,每一家陶企均在厂门醒目位置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排量、烟流速、氧含量等9项指标进行实时显示,接受社会监督。

据陶企介绍,这些数据由政府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并且直接连接到肇庆市环保局,一旦数据超标,即会发出警告,并分析超标原因。同时,社会公众可随时监督和曝光陶企环保数据。

未来,哪些陶企会淘汰,哪些陶企将保留?采访中,肇庆陶企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份2018年1月29日由肇庆市环境保护局、肇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的《肇庆市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该方案制定了建筑陶瓷企业综合评分考核机制:采取100分制,30分以下为低端、30~49分为中低端、50~59分为中端、60~79分为中高端,80~100分为高端,在2018年6月底前,评定分数达不到60分以上的企业将被强制退出。

在这份评分机制中,共分为品牌建设、社会贡献、节能环保和生产水平四大项,其中节能环保占35分、生产水平占30分、社会贡献占20分、品牌建设占15分。

同时,该方案还提出,到2018年底,在现有建筑陶瓷企业中培育年主营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5%以上,企业拥有自主发明专利10项及以上;鼓励产品实现薄型化、减量化和生产成品化。

在评分程序上,先由陶企自评,自评分数需要陶企提供相关资料佐证,然后再聘请第三方进行更公正的评分。据陶企介绍,在自评过程中,如果分数不到60分,陶企可参照打分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补救,但想拿到70以上的高分难度较大。

这也意味着,肇庆的很多砖坯厂,以及没有品牌、严重依赖代加工的陶企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最近几年在产业升级大幕下,渠道进一步分裂,伴随着精装房等新兴渠道的兴起,中小品牌的生存难度加大,在政府“有形的手”推波助澜下,实力较弱、转型步伐较慢、安于现状的陶企无疑会被加速淘汰。

“对于现在的肇庆陶企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有陶企向记者表示。

而据了解,为了生存,肇庆已有陶企开始到广西藤县、甘肃等地区考察洽谈,谋划新一轮的外迁及产业转移。


我要评论
验证码:换一张校验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工业矿物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
主办单位: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辽宁吉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专线:13332429808/微信同号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辽B2-20160100-4/辽B2-20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