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作为基础原材料,钢铁产品质量对我国实现“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梦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钢铁行业质量有较大改善,但质量水平与国际相比仍存在差距,标准对质量提升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质量发展环境尚不完善,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尚未形成。钢铁行业质量提升应多处着力。
01
营造良好的质量发展环境。一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对不规范经营企业惩治管理的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行业正常生产与市场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以《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为指导,鼓励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建设;为品牌建设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加大对企业和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市场上盗用其他优质产品标牌、损害品牌企业声誉的行为,维护优秀产品和诚信企业的品牌形象。
02
加大对重点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并采用全流程产品质量在线监控、诊断与优化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监控、过程质量分析与预警、过程质量诊断、质量异常追溯、过程工艺参数反向优化、工艺路径优化等功能,最终实现生产制造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的螺旋上升。通过研发合作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如洁净钢水质量窄窗口稳定控制技术,钢中夹杂物总量、尺寸分布、性能稳定控制技术,钢的组织均匀性与充分偏析的稳定控制技术等。重点解决非调质钢、轴承钢、模具钢等一批关键产品质量提升的技术问题。如非调质钢窄成分、充分偏析、硫化物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轴承钢合金化、高温均匀化、碳化物均匀化的球化热处理技术,模具钢的超纯冶炼及电渣重熔控制技术等。
03
强化标准对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完善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弥补现有钢铁行业国家标准的不足,实现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开展重点领域国内外标准收集,对国内外标准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完善现有钢铁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协同机制。鼓励汽车、船舶、能源、交通、机械等下游行业积极参与钢铁行业标准制定,实现产品标准与下游设计及应用规范的协调一致。强化标准执行检查力度,让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四是建设我国材料试验标准体系和共享平台,实现对材料生产过程全覆盖、无盲点、闭环控制的全流程质量控制。鼓励、引领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促进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实施标准领跑者制度。借鉴我国建材行业成功经验,制定先进的团体标准,树立领跑者标准,在行业开展“领跑者”评价活动,并发布符合“领跑者”标准企业名单,并通过领跑者标准的贯标,打造优质品牌。
04
积极推进质量评价工作。建立主要钢铁品种质量能力评级数据库。发布产品质量和产线质量评级规范,为质量分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由行业组织、下游企业、第三方检测认证等多方共同参与,包括技术水平、专家知识、产线数据等多项评价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鼓励第三方参与质量评级并发布评级结果,为下游企业采购和投资交易等活动提供参考。发挥我国钢铁的产消规模优势,将评级延伸到国外产品及产线,提升全球钢铁产品的评级话语权,扩大我国钢材产品品牌影响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