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2017年,农村经济局紧密围绕“建设海城人心中的海城”这一目标,坚持“改革促发展”理念,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切入点,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蓄积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全市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粮食蔬菜生产供给充足。农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83元,同比增长7%。绝对值和增幅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为143万亩。
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为确保按期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土地确权督查组对27个镇(区)确权推进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目前,全市土地确权工作进入收关阶段,即将全面完成确权工作。
在完善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基础上,建立了农村产权电子交易平台,打造东北一流、农业要素集聚的海城西柳农村产权交易所。已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硬件配备提档升级,实现常态化运行。占地1000平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新址)正式运行,实行常态化办公。完成农业融资平台建设,建成市镇村三级联网的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农村产权市场化、资本化。农村产权交易额累计实现5.3亿元。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56个。
依托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体系,有效破解“三农”发展资金瓶颈。开展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四荒”使用权融资业务。共设计金融产品14个,实现土地经营权及农业设施等涉农融资5.1亿元。
在完成国家试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基础上,选择161个村全面深化股权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并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专业合作社。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6.2万人,核实村级资产15.26亿元,量化股权172万股,印发股权证书5.2万份。
精准扶贫持续发力
为了完成精准扶贫工作,海城市按时高质量完成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最后确定242户,572人符合贫困户精准识别标准。结合实际,创新生产性扶贫方式,对于缺少或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纳入低保和五保的贫困户,制定了“光伏扶贫、股份合作制设施农业扶贫和畜禽养殖扶贫”三个方案,引导和带领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海城市的10个基础薄弱村纳入到水库移民项目中,其中2017年落实4个村共计156.5万元的移民项目扶持资金,同时安排14家企业和22家市直机关帮扶36个基础薄弱村。企业帮扶岫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城中昊镁矿公司投资42万元为沟岭乡山城村修建6公里路基;8月组织100余人40台大型车辆及大量救援物资赴岫岩抢险救灾,捐款200万元。
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壮大
为促进产业布局提档升级,加速了“粮菜果畜”主导产业升级。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申报9个试点项目全部完成建设工程,正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全面验收。为了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出口,他们制定了《2017年海城市农产品出口及市场工作计划》,与黑龙江顺兴经贸有限公司达成农产品出口合作共识,实现海城农业对外合作新的突破;组织了海城市耿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了全国农业走出去企业100强项目;精心组织了海城市祝家东方白兰地有限公司、海城市九龙川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0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企业参加了2017年上海国际食品饮料展、第十七届沈阳国际农博会、内蒙包头绿博会、广西南宁中国-东盟国际合作展、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组织九龙川自然保护区服务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展品参加2017韩国国际农博会和柬埔寨金边2017年首届国际农产品博览会。
为了加强农规会项目建设引导功能,强化农规会职能,在原有立项审批平台基础上,统筹整合农业工作部署、政策信息发布和农业项目库功能。打造出一批精品农业工程、亮点工程。通过立项的农业项目共有52项,其中设施农业项目44个。通过农规会项目平台,共招引企业、大户、农民合作组织44家,流转土地3.6万亩,吸纳社会资金6.38亿元。
农业产业化稳中有进
全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赴深圳、上海、山东、江苏等省市开展招商活动30人次。特别是北京和泰隆家投资公司总投资1.5亿元特高压机器人项目已落地海城市开发区,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项目,9家试点企业物化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完成全市“一村一品”网上申报工作,“一村一品”村26个,“一镇一品”镇9个。指导全市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组织6家企业(合作社)完成申报省级名牌农产品工作。积极组织申报“海城市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完成2家企业申报晋升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完成2家市级和13家省级龙头企业监测工作。完成南果梨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南果梨被评为区域品牌。同时申报和实施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争取上级资金860万元。狠抓秸秆燃料化、饲料化等综合开发利用,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培育和发展了万海能源、裕丰农业、绿世界、稻生源等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并推广了秸秆深翻、保护性耕作、秸秆反应堆、秸秆腐熟等还田模式,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预计年可消耗秸秆10万吨。2017年海城市开复工农业重点项目25个,竣工达产项目9个。佳鑫牧业、祝家合作社代表海城市参加省农委举办的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农业科技应用全面推进
全力开展蔬菜优质高效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实施耕地保护试点建设项目,推进有机肥厂、田间工程建设及水肥一体化、智能配肥站、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引进玉米、水稻、蔬菜等常规种植作物新品种共引进30余个,新技术10余项,新建农业技术示范区2万亩,推动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的推广应用进程。完成1000名科技示范户5000人次技术指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90人。推进信息入户工程,建设信息益农社376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
农经局先后制定了《海城市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2017年海城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农产品监测和农资市场监管,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开展“三品”认证企业监管51次,未发现违规生产行为。新申报绿色食品6个,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8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33个,三品认证面积达到129.6万亩,占全市耕地、果园总面积的70%。完成全市本地蔬菜快速检测监测2276个,定量监测160个,快速检测合格率99.8%,定量监测合格率100%。累计出动执法车辆220多台次,执法110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市场200多个,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零。
2018年,农经局将全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构建市镇村“三位一体”资产交易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同时,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在完成土地确权基础上,加大农业设施认定颁证力度,盘活土地经营权和设施农业所有权。深化银农对接融资,充分利用交易平台释放改革红利。在完成174个村股权改革基础上,逐步将股改范围有序扩大到全市完成土地确权且条件成熟的村,并健全完善有关制度规则。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质一批、整合一批”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支柱企业和一批小型特色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围绕果蔬深加工项目,利用“网上招商、协会招商、展会招商、行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开展深入广泛地招商活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按照“一稳一减多增”思路,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实施设施蔬菜提档升级工程。继续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示范推广高效节能、绿色生态、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区域化种植,全力推进海城市农业发展。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