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40余天内水泥单价:每吨从280元涨至超500元涨幅近100%
“当前水泥行业的涨价已经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行为了,而是无序的,而且我们认为是暴涨,涉嫌哄抬物价。”12月12日,武汉混凝土协会会长袁向前表示,上游原材料特别是水泥,两个月内连续涨价多次,已经让混凝土企业无法接受。
据了解,自11月份以来,截至12月12日,武汉市水泥价格已“五连涨”,单价从280元左右,迈过500元大关,单价上涨幅度接近100%。不只是武汉,近两月全国多省迎来水泥涨价高峰期。
对此,中国水泥网总经理兼水泥研究院负责人江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水泥价格上涨有诸多因素,但根本因素还是供需关系在主导。”此外,据了解,错峰生产也是导致涨价的因素之一。
水泥价格40余天“五连涨”
“今年涨价形式与其他时期都不一样,一个月涨好几次。涨一次价我们就要去跟下游的施工单位协商,刚协商完又涨一次价。原材料随意和无序的涨价到了我们无法接受的地步。”12月12日上午10点,武汉市江汉区江汉北路江都仕嘉A座3107室里,武汉混凝土协会组织召开会长会议,而在会前,会长袁向前在面对专访时,反复向记者强调,上游的水泥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借机夸大环保整治及错峰停窖的影响,涉嫌哄抬物价,牟取暴利。
从武汉混凝土协会提供的武汉市水泥企业的涨价函中发现,今年9月至11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武汉多家水泥企业连续宣布涨价,涨价总额普遍接近200元/吨。其中,湖北娲石水泥厂涨价4次,涨价总额达到180元/吨。
另外,据武汉混凝土协会的不完全统计,自11月份以来,截至12月12日,武汉市水泥价格已“五连涨”,从单价280元左右,单边上涨超过每吨200元,迈过500元大关,上涨幅度接近100%;矿粉单价也随之上浮,部分矿粉单价上涨幅度也已经达到70%,砂因为长江及支流限采和关停采砂场,价格也一路单边上扬,加上矿山限采和沿江沿河的码头关停和取缔,也造成混凝土用石头的大幅上涨和供应紧张局面。
对此,12月4日,武汉混凝土协会向武汉市发改委、经信委、建委等部分递交了报告,反映上述情况,质疑上游的水泥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借机夸大环保整治及错峰停窖的影响,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并请求政府各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干预水泥的无序暴涨的乱象。
直至11日,事态并没有得到改善,迫于价格无序、剧烈的上涨,致使企业无法正常的经营,在12月11日,武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出现全面自发停产的现象。
价格普遍增长 多地实施限价
据了解,每年的9月份之后都是水泥涨价的高峰期,不只武汉,全国都存在这种现象。
根据中国水泥网的最新统计,目前除水泥价格传统高地西藏外,山东、浙江、江苏、上海、河南等地P.O42.5散装水泥均价已超过500元/吨,湖北、安徽、北京、江西等另外8个省市也超过400元/吨。
与去年同期相比,江苏涨幅最大,同比上涨高达84%,常州、无锡、镇江、苏州同比涨幅超过90%,个别地区甚至同比有翻倍增长。上海、浙江、安徽同比涨幅超过60%,其中,安徽部分地区涨幅也超过了90%。
“水泥每到9月份之后都会涨价,今年厉害一点,现在已经涨到480元一吨了,前段时间还卖420元的。”一位家住湖北宜昌,从事多年装修工作的陈先生表示。
“水泥涨价全国普遍都存在,贵州、海南都在限价,各有各的做法。”袁向前说道。
就在12月5日,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发文表示,由于近期部分地区“大扶贫”项目开工率较高,水泥等企业有协同垄断涨价之嫌,为支持“大扶贫”工程项目建设,严禁水泥、混凝土等主要建筑材料产品趁势涨价,价格不得高于《贵州省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市场参考价格的5%。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2月1日,海南水泥市场平均零售价格突破了每吨7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倍以上,处于全国最高水平。以32.5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例,海南市场11月30日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吨655元。经海南省政府同意,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决定对水泥实行为期一个月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武汉混凝土协会官方微信也于12月13日发文表示,混凝土企业的共同诉求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城建委提出根据水泥等原材料大幅波动实际,由每月公布一次信息指导价改为每半月公布一次;市发改委紧急上报省发改委,采取相应措施;市经信委积极配合搭建双方沟通交流平台,根据市场波动,建立长效沟通协调机制。
供求关系、错峰生产导致水泥价格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水泥总产能达34.36亿吨,水泥平均产能利用率69.87%。2017年,水泥总产能已接近35亿吨,产能利用率约70%。然而,2016年开始,水泥价格持续飙升,2017年尤其是8月以来,水泥价格持续超预期上涨,出现了与产能过剩背景相背离的罕见现象。根据中国水泥网数据,截至2017年12月7日,全国P.O42.5散装水泥均价已经达到436.56元/吨,从年初以来累计暴涨40.39%,超过2001年至2016年期间的价格平均值(320元/吨)近110元/吨(涨幅达36%)。
“水泥价格上涨有诸多因素,但根本因素还是供需关系在主导。”江勋向长江商报记者解释,“需求有淡旺季,举个例子,某地的100万吨在四季度才发生,而水泥厂不可能一直全年生产等到四季度使用。在淡季的时候水泥厂的产能减少,而在旺季的时候还要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即限电限煤,所以供应量出现短期不足的情况,涨价就很正常了。而具体涨价的幅度也是根据供需决定的。”
另外,错峰生产也是导致涨价的因素之一。“大范围严格的环保限产,导致大范围大区域的水泥生产能力同时受限,价格从而上涨。水泥价格的上涨是被动的,行业自身并没有具备稳定价格的能力,水泥价格也会在上涨因素消失后,不由自主地下跌,甚至暴跌。”在面对采访时,世纪新峰水泥集团董事长诸葛文达表示。
但据多方了解,今后的水泥价格依然会呈现上涨趋势。
“《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已经通过,这意味着,从矿山开采这块来看,从价格走势来看,还会是一个持续上扬的过程。”有业内法律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依据《反垄断法》第17条,这是‘不公平的高价’。而水泥行业的这种不公平的高价对于下游需要用水泥的企业来讲,显失公平。然而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不公平高价的界定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水泥协会印发去产能行动计划
12月11日,针对水泥产能继续严重过剩的情况,中国水泥协会印发《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8~2020)》(下称《行动计划》)水泥产能过剩已严重阻碍了行业可持续发展,去产能将成为行业“十三五”的主攻坚战。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的重点是去熟料产能。去产能必须与遏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打击无证生产产能、停止生产32.5强度等级水泥等措施齐头并进。
《行动计划》制定了三项主要目标任务,一是三年压减熟料产能3927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使全国熟料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80%,水泥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70%,实现34号文件要求的“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目标。
二是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70%以上,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60%。力争10个省区内前2家大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65%,超额完成34号文件要求的目标。
三是设立去产能专项资金(基金),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结合的去产能机制。具体来看,2017年达到政策基本明确与出台、方案成立、家底基本摸清,准备就绪。2018年上半年正式启动运行。力争在10个省区组建水泥投资管理公司,设立去产能专项资金。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