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前言
化工事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形成重大的城市危机。同时化工事故所造成的灾难性损失伤害也是难以估量。因此要真正清理化工经济的流毒,彻底消除工业危险品在人们身边布下的“定时炸弹”。
近日,各大媒体都在集中盘点中国各地近来发生过的化工危险品爆炸事件。多次升腾的蘑菇云,频繁响起的爆炸声,密集出现的污染物,以及无数被化学危险品吞噬的生命,都在向人们展示化工成为“带血的经济”是多么可怕。
从某种意义讲,中国化工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经济发展的灾难史。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让化工经济不再成为“带血的GDP”,而是成为道德的经济,健康的经济,自然也应该成为时代使命。
一、发展离不开化工,又为何出现对立关系呢?
工业发展离不开化工经济。事实上,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人类对化工产品也充满依赖性需求,我们日常使用的药品、电子、汽车、通信等大多数产品,在生产制造环节,都关联着炼化产业。
放眼全球,化学工业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大力量。可以肯定的是,化工经济本身没有原罪,它与公民、环境之间也不是天然的对立关系。
现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之所以与公共安全形成重大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类未能真正遵循科学理性的生产使用流程,公共管理在相关监管方面存在缺位,制度建设未能为保护化工安全提供系统性、规范性的保护体系。
二、为何督查不断,问题依旧多多少少的存在?
在现实中,很多化工企业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不单单是2017年才开始进行严格的环保督查,在早几年,环保总局就针对全国石化项目进行排查,尽管这几年各种化工企业事故不断,但是,时至今日,化工厂和危险品仓库与周边人口生活区间隔距离明显不够的现象依然未得到有效改善。
这一切,都说明很多化工及其相关项目在立项、规划、环评、管理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一些漏洞,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受“GDP”崇拜影响,不顾当地环境情况,漠视居民感受,丧失责任担当,给予企业特权,执意上马项目。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城市规划方面又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在安全标准制度建设方面又严重滞后,在环评调节环节又被既得利益掌握话语权,于是,民众失去知情权,丧失话语权,一些公权力通过隐瞒、蒙蔽、高压等手段,将化工企业和危险品仓库安放在居民区附近,给周边民众埋下“定时炸弹”,形成潜在的公共安全危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处理化工事故的问题上,都能够及时吸取教训,进行彻底整改。遗憾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化工企业事故层出不穷,由于化工厂搬迁本身涉及巨大的经济成本,一些地方政府还是不愿意真正站在公共安全的视角,及时进行搬迁。
更何况,化工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在调查取证方面,在追责问责环节,往往又不透明,不给力,无法形成倒逼效应,来驱动化工经济在安全生产环节进一步科学化、标准化。这方面,德国和美国就有值得借鉴的做法。在事故调查方面特别讲究专业、深度、实事求是与执行效率,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公开上网,接受公开监督。这样,对还原真相,强化问责,都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化工经济,当前必须为民众打响一场安全健康保卫战
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健康的发展理念,必须要构建合理的制度规范,必须要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主动适应新常态,在经济发展进行换挡升级,在从过度追求速度向更加追求质量的转变过程中。
针对化工经济,当前必须为民众的安全健康真正打响一场保卫战,通过及时弥补与这个行业领域在法律、法规、标准等方面的漏洞,如果还是不能站在公共利益立场,不去考虑民众的生命安全,不能以严厉的监管问责,不能以科学的制度重建,来规范这个行业发展,来约束相关资本和权力,化工经济发展也就注定失去正当性、公平性。
化工经济要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起到真正的良性推动作用,就绝不能再去制造“带血的GDP”了,就必须给予公众免于恐惧的自由。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