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频道 | 镁矿石 | 镁原料 | 镁制品 | 再生料 | 镁化工 | 镁合金 | 镁建材 上游 | 原辅料 | 燃料 | 设备 | 设备配件 | 窑炉工程 下游 | 钢铁 | 有色 | 水泥 | 玻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镁频道 > 国内资讯 > 综合
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27 浏览量:12

10月24日,在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从“因矿而生”到“因矿重生”,30个典型案例深刻诠释了矿区生态修复在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赋能乡村振兴、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带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和显著效益,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发展范式,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据介绍,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自然资源部门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将矿区生态修复作为推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筑牢法治根基、强化全链条监管、加大修复治理力度、夯实技术支撑等举措,推动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新成效。

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是推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的关键举措。典型案例包括13个生产矿山,涵盖国有与民营企业,涉及煤炭、铜、磷等多种矿种及露天、地下等多种开采方式。其中,河北邢台胜合华建材、安徽淮北矿业、江西上饶德兴铜矿、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等矿山企业履行“谁破坏、谁治理”的法定义务,坚持保护优先、源头防控、统筹规划,探索出“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是还生态“历史欠账”、重塑区域发展生态本底的重要途径。典型案例包括14个废弃矿区,涵盖中部丘陵、南方酸性矿区、高寒高原等区域,涉及采煤沉陷区、金属矿、采石场等不同废弃矿区类型。其中,浙江湖州安吉、西藏日喀则定日、重庆梁平、广东梅州等地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投入,系统推进损毁土地治理与生态功能重建,将曾经的“环境负资产”转化为“优质生态资本”。

矿业遗迹保护性开发是矿区生态修复从“复绿增效”迈向“文化传承”的深刻转型。本次典型案例首次纳入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矿业遗迹保护性开发案例。其中,新疆可可托海等地通过深度挖掘矿业历史与工业遗产价值,将冰冷的矿坑、废弃的厂房等矿业遗迹转化为承载记忆的陈列馆、教育基地与旅游平台,既守住了生态底线,又激活了文化基因,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人文温度。


我要评论
验证码:换一张校验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工业矿物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
主办单位: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辽宁吉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专线:13332429808/微信同号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辽B2-20160100-4/辽B2-20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