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7月28日,营口濮耐镁质材料有限公司镁碳砖生产车间内,新型碳化钨喷涂模具高速运转,液压机精准压合,SU型铝镁碳砖接连产出。这套由该公司孔祥俊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设备,让模具寿命延长10倍,单吨成本从24元降至7元。这一重大突破,是营口镁制品产业以创新驱动转型的生动写照。
营口菱镁矿储量占全国80%以上。然而,长期以来,当地因多种原因陷入“低端锁定”困局:全市600余家涉镁企业中,超六成依赖传统耐火材料生产,环保压力与成本攀升成发展瓶颈。2021年,《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破解镁企业“大而不强”难题,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激活创新动能。营口市总工会聚焦中心工作,将创新工作室创建作为“关键棋”,构建起以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的“政策扶持+平台搭建+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动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工作室,为镁产业注入创新动能。
在这套体系支撑下,孔祥俊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联动公司生产、设备、技术部门,实施“除尘粉闭环利用”方案,不仅大幅提升破碎扬尘捕集率,还每年节约原料成本131.93万元,释放仓储空间320立方米,提升工作效率15%。
职工创新工作室也不甘落后。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杨云洪职工创新工作室,让低品位菱镁矿实现“华丽转身”。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院士工作站,研发的含镁复合型肥料使葡萄增产10%;利用菱镁固废制备的吸附材料,可高效处理水体及土壤污染物,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与环保技术升级。近3年,依托低品位菱镁矿综合利用技术,工作室推动7项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1.1亿元,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路径,助推企业从“汗水经济”迈向“智慧经济”。
截至目前,营口市有创新工作室125个,其中省级创新工作室70个。今年,市总工会计划培育50个市级创新工作室,重点支持企业在菱镁固废利用、镁合金材料等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在政策引导下,“企业出题、工会搭台、职工破题”的创新格局已经形成。此外,市总工会将打破创新壁垒,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要让每个车间都成为创新工作室,每名职工都参与创新,进一步助推营口镁业发展。”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