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频道 | 镁矿石 | 镁原料 | 镁制品 | 镁化工 | 镁合金 | 镁建材 硼频道 | 硼矿 | 基础硼产品 | 硼精细化工 | 硼合金 | 硼综合利用 滑石频道 | 滑石块 | 滑石渣 | 滑石毛 | 滑石粉 | 滑石母粒 膨润土频道 | 原矿 | 制品 上游 | 原辅料 | 燃料 | 设备 | 设备配件 | 窑炉工程 下游 | 钢铁 | 有色 | 水泥 | 玻璃 | 陶瓷 | 化工 | 电子 | 航空航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下游 > 陶瓷
未来十年陶瓷行业将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17-07-05 浏览量:1149

目前陶瓷行业正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重新洗牌、战略调整的大变革中,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努力提高陶瓷工业智能化装备水平,发展智能化工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将是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的新选择。本期专版将关注陶瓷行业如何进入智能化发展;作为陶瓷行业领头羊的佛山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第12届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论坛召开

第十二届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论坛近日在广东佛山举行,论坛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广东新之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陶卫网、陶瓷资讯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大产区的陶瓷卫浴企业代表、陶瓷配套供应商代表以及10多家媒体代表3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论坛以“智能化装备引领行业”为主题,聚焦陶瓷行业智能化发展,助力陶瓷行业产业升级。大会专门邀请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副理事长、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柏清担任主持人。

当前,全球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侯文全致辞表示,我国制订实施《中国制造2025》政策,将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迈进。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努力提高陶瓷工业智能化装备水平,发展智能化工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将是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的新选择,是智能智造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将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发生重大转变,实现生产智能化,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无效环节。因此,在佛山组织此次论坛,商讨智能化装备引领陶业发展的问题,这对于陶瓷行业两化深入融合,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家居建材商会常务副会长、陶瓷资讯社长、陶卫网总裁喻镇荣直言非常感动,对到会的嘉宾他表示感谢。他表示,人类进入新纪元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此时此刻,只能去学习和适应。所以,更应该关注工业4.0,关注智能化、自动化。

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竞浩深入浅出地分享了陶瓷行业绿色智能工厂。他认为,绿色化和智能化是相辅相成的,每年人均劳动生产力水平直接代表了陶瓷行业的生产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他指出建陶行业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建陶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20万元/人·年,目前意大利可达29.2万美元/人·年,按现在汇率计算是200万元/人·年。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企业,人均劳动生产力在40万元/人·年到80万元/人·年之间,达到和超过80万元/人·年的不多。他以山东某陶瓷厂的智能化整厂作为案例分享,其中一鼎提供的连续球磨和窑后智能整线系统解决方案,75亩的厂区,两条窑炉生产线,不超过200个操作工人,年人均产值可达200万。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副理事长、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柏清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智能化的基础是大数据。“相信通过工业4.0,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弯道超车可以达到欧洲意大利的装备水平。”他表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使产业模式变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流水线、生产线的定制化和规模化生产,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型向智造型的转变,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建成陶瓷制造的工厂,环保智能、全智能化将会彻底颠覆人们对陶瓷生产过程当中的旧观念。

陶瓷行业智能化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加,智能制造的呼声越来越高,个性是陶瓷企业都在寻求透过智能制造来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泥潭”。陶瓷企业要想搭上智能制造这班列车,迅速响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不仅需要多产业的协同合作,同时应有效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并且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原材料,降低能耗和其他消耗,提高产品收成率和优质品率,快速地占领国内外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要想迈入智能制造的快车道,进行信息化改造无疑是首要的最佳选择。

那么如何进行信息化改造,成为当下企业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生产管理领域问题是目前制造业管理的瓶颈所在。为什么生产管理会遇到瓶颈?究其原因,是由于管理复杂性和人才匮乏所致。

陶瓷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产品制造”,这是由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特点决定的。企业若想实现外部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缩短生产制造周期和采购提前期,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确保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只有利用先进的内部生产计划及控制技术。因此,制造管理的水平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制造管理事关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只有制造管理水平的领先,才能保证装备制造产业的领先。

当前国内的陶瓷制造业企业仍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主要表现为:

1.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高。

2.人均劳动生产率和设备生产率低。

3.产品质量不稳定,交货期无法保证。

生产制造管理水平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它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体现。要想实现制造业企业的全面管理改进,必须解决生产管理这个瓶颈环节,尤其是陶瓷行业。陶瓷行业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和价取胜,因此更需要大力发展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为代表的先进制造管理技术。

MES系统是制造车间生产线必备的实时管理系统之一,此系统能够摆脱繁重的人工抄写录入工作,减少人为差错,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并为产品及生产线的数据统计提供准确而详细的资料,是制造企业提高车间工作效率,优化工艺流程,加强质量检测和售后维修与服务的最好工具。

陶瓷企业通过实施MES系统,可以实现车间生产计划和调度、生产任务查询、生产过程监控、智能数据采集、质量检测与控制、物料跟踪、原辅料消耗控制、车间考核和管理、统计分析、人力资源和设备管理等功能,彻底帮助企业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的暗箱操作:

1.MES系统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制造模式,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管理模式比传统的生产模式更加的精细。

2.MES系统可以加强每个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协同办公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生产成本也能相应的降低。

3.使得企业各项生产数据更加的及时准确,让企业的管理趋于标准化。

4.通过质量管理,降低企业的不合格率,提高顾客额满度。

回顾整个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历史,ERP、SCM、PDM等应用系统陆续进入市场,这些软件在很多方面为企业的管理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对陶瓷企业的生产管理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帮助。生产管理的改进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制造业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证生产周期的迫切需求。MES是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因此,它是陶瓷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是实现车间生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本技术手段。

陶瓷行业的智能化将从佛山改变

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打造勇于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方阵”,促进整个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升级。

日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对外公布了《拟列入2017年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包括51家企业的51个项目,其中陶瓷行业入选了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陶瓷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示范项目。此前,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的陶瓷装备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也被列入2016年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很显然,陶瓷行业已有一些企业开始在智能化制造方面下功夫。据专家分析,以陶瓷生产为例,发达国家一条先进的生产线用工在50人以内,而作为陶瓷制造水平最高的佛山,通常都是150人左右,差距显而易见,而这种差距,恰恰为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提升空间。由于陶瓷行业正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重新洗牌、战略调整的大变革中,朝着智能化迈进已成为建陶企业的发展趋势。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科达研发院院长武桢大胆预测,陶瓷行业部分陶企生产线将会在五年后实现全自动化,十年后将会有全智能化生产的陶瓷企业。

2016年佛山市规模以上生产总值达2.14万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六,智能制造总产值超过60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佛山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27亿元,增长8%。”5月14日,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家华用一组数据亮出全市制造业“家底”。随着国家对工业4.0及智能化制造的重视,国内兴起了将传统制造产业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相结合的浪潮,佛山政府多次出台诸多政策,拨付专项资金,用以支持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此前,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2016年佛山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专项资金项目拟支持项目名单的公示》的通知中,陶卫企业表现抢眼。

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示范线建设项目中,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新增自动铺贴线技术改造项目成为拟支持项目;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的面向建陶智能制造的网络协同平台成为拟支持项目;骨干企业应用单体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项目拟支持名单中,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的流水线机器人喷釉系统,以及佛山市乐华恒业卫浴有限公司的橱柜数控化生产制造系统均上榜。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佛山市陶瓷暖水卫浴产品智能制造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项目也有上榜。

在陶瓷行业,智能化带来的不仅是科技感、前沿感,更预示着新一轮的机遇。在陶瓷智能化工厂系统中,智能化涉及到数字化的车间、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模块和领域,而智能化设备更是延伸至从原材料入仓到球磨、压砖、布料、烧窑、废渣处理等等环节。除了智能化工厂,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营销、智能化应用也层出不穷。当下,有些企业已经在使用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管理营销档案,这种系统实现档案库位自动分配、档案智能盘点,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营销业务受理无纸化,更好的支撑“大营销”体系建设;也有企业开始尝试使用智能化的系统促进营销,实现营销方式的多元化,带给消费者更加真实的体验。

面对“智能化”这个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的关键词,在智能化制造的大势下,智能化对于陶瓷工厂的实际营收到底能带来多大效益?工厂智能化是抢了生产工人的饭碗?智能化生产是否直接略过销售人员,满足逐渐理智和追求完美的消费者?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答案自见分晓。

陶瓷产区宁可停产也要进行环保治理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6月5日前后,佛山、德化、南安、景德镇、法库、临沂、淄博等全国各大陶瓷产地无一例外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环保活动,知识问答、倡议号召、环保宣传种种形式不一而足,都传达出当地政府治理环境的信心。

在一系列活动背后,是一系列森严的整治方案。不久之前,佛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下发了《佛山市2017年陶瓷行业大气污染深化整治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治理目标,表示将对陶瓷企业实施烟气污染深化治理;陶瓷产区福建南安也出台了《南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方案》,提出将重拳整治陶瓷石材工业污染。

对陶瓷企业来说,环保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随时可能落下。

2017年陶瓷行业或因环保将再度引发停产潮在经历了种种环保高压政策后,陶瓷行业可谓哀鸿遍野,部分业内媒体甚至用“多灾多难”形容风雨交加的2017年。随着环保的压力逐渐加重,目前陶瓷市场持续低迷并日趋严峻,广东、淄博、山东、四川大部分陶瓷产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政策影响,业内人士认为,陶瓷行业在2017年会发生严重的停产潮。

在中国陶瓷发展的数十年间,能源使用轨迹一直是由重污染向清洁燃料发展,这也是陶瓷企业在环保难题前做出的必然选择,但受限于国情现实和科技发展,陶企所面临的环保困境至今看来仍然扑朔迷离,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缩小规模甚至停产来躲避环保督查,即便企业在环保问题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现在看来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奏效。

不过,严峻的环保形势至少也为陶瓷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进绿色生产将是中国陶企必然要走的道路。


关键词:陶瓷 行业
我要评论
验证码:换一张校验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工业矿物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
主办单位: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辽宁吉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专线:13332429808/微信同号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辽B2-20160100-4/辽B2-20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