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频道 | 镁矿石 | 镁原料 | 镁制品 | 镁化工 | 镁合金 | 镁建材 硼频道 | 硼矿 | 基础硼产品 | 硼精细化工 | 硼合金 | 硼综合利用 滑石频道 | 滑石块 | 滑石渣 | 滑石毛 | 滑石粉 | 滑石母粒 膨润土频道 | 原矿 | 制品 上游 | 原辅料 | 燃料 | 设备 | 设备配件 | 窑炉工程 下游 | 钢铁 | 有色 | 水泥 | 玻璃 | 陶瓷 | 化工 | 电子 | 航空航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下游 > 玻璃
玻璃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7-05-02 浏览量:1126

玻璃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其产品主要用于建筑、交通运输、家居家电、现代农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既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生活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并结合“十二五”玻璃工业发展以及对“十三五”面临形势的判断,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编制了《玻璃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作为“十三五”时期推进玻璃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玻璃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既满足了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家俱业、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具备了由玻璃大国向玻璃强国转变的基础。

2015年,平板玻璃产量7.87亿重量箱,较2010年增长16.9%;钢化玻璃产量4.5亿平方米,夹层玻璃产量1.1亿平方米,中空玻璃产量4.6亿平方米,加工光伏玻璃3.2亿平方米;玻璃机械主营业务收入310.7亿元,较2010年增长11.2%。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玻璃行业已形成世界最大的产品制造和加工能力,以及包括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工程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配套能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平板玻璃

2015年规模以上平板玻璃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95.8亿元。截至2015年底,平板玻璃总产能13亿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生产企业90余家,浮法生产线总计325条,“十二五”以来新增107条,年均增加21条,浮法玻璃产能11.87亿重量箱。

超白压延玻璃。随着国际光伏组件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2006年以来超白压延玻璃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国内共有76座熔窑、169条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总规模已达22850t/d,名列全球第一。太阳能压延玻璃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据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统计,我国前五位太阳能超白压延玻璃制造企业占全国太阳能超白压延玻璃市场份额57.6%。

2.加工玻璃

近年来,加工玻璃发展迅速,已形成品种、装备、标准配套的加工玻璃体系。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528家,总资产达到1391亿元,实现利润130亿元。深加工率53.1%,较2010年增长19个百分点。

3.玻璃机械制造

玻璃机械制造业继续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专业化和服务化,由低端向高端方向发展,其中高、中、低端市场份额比例分别为20%、40%和40%,服务于不同用户。截至2015年底,我国玻璃机械制造规模以上企业300余家,平板玻璃及加工玻璃机械设备的年制造能力达到30万台(套)。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以速度和增量为主的传统产业同质化技术发展势头有所减缓,科技创新推动了技术装备和产品提升,促进了结构调整与优化。

1.工艺技术结构优化

(1)落后工艺逐步被淘汰。“十二五”期间共淘汰落后工艺1.69亿重量箱。目前,仅剩少量平拉法(含格法)落后生产线。

(2)单线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浮法玻璃单线累计平均规模612t/d,较2010年增加91t/d;利用国产技术已成功建成900~1300t/d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

(3)浮法及优质浮法占比逐年提高。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比例为88%,较2010年增长4个百分点;优质浮法占浮法玻璃总量比例为31.5%,较2010年增长12个百分点。

2.产品结构不断调整,附加值不断增加,产业链不断延伸

主要体现:一是产品品种不断增加,超厚、超薄、Low-E节能玻璃、TCO镀膜玻璃、高硼硅防火玻璃等玻璃新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二是玻璃深加工率不断提高,现已达到53.1%。

3.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生产能力5000万重量箱以上的企业,从2010年的1家增至2015年的8家,生产能力占全国总量的45.4%。2015年,前10家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为53.4%。

(三)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通过熔窑大型化及采取各项节能降耗措施平板玻璃能耗水平显著下降。2015年平板玻璃单位综合能耗13.2千克标准煤/重量箱,较2010年降低10.7%。

随着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意识的提高,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抑制。余热利用、烟气治理等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到2015年浮法玻璃生产运行企业基本安装了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部分生产线安装了余热发电机组。2015年较2010年单位产品颗粒物排放量下降7.7%,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20.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3%。

(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取得进展

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浮法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核心装备升级提速,新兴产业步伐加快。光伏玻璃稳居世界第一;0.3mmTFT-LCD基板玻璃和0.3mm钠钙硅超薄电子玻璃成功稳定量产;Low-E玻璃节能性能不断提高、成本逐步降低;TCO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硼硅酸盐防火玻璃等新型玻璃不断涌现。

依托“技术研发中心”和行业创新平台,探索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解决行业关键性问题;研发投入有所提高;管理创新取得进展。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浮法玻璃总成品率从原来的80%~85%提高至85%~90%;随着浮法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装备国产化率提高,建线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五)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走出去”已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我国是平板玻璃最大生产国、消费市场和出口国,进出口贸易继续呈增长态势,2015年平板玻璃年出口4496万重量箱,占总产量5.7%,加上加工玻璃等产品出口占10.1%,较2010年有所增长。

依据技术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不断扩大技术输出及服务,开展工程总承包及交钥匙工程。截至目前对外技术输出及工程总承包项目40余条生产线。

(六)行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单纯追求数量、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和非理性扩张思维有所改变,产能过剩初步得到遏制;坚持依据资源、环境禀赋的条件和自身优势、特点,确定发展目标,调整发展战略;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理念普遍增强。树立节约资源,降低排放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已成共识,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意识普遍增强,单位产品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

(七)行业经济构成和资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市场化程度有很大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玻璃行业的经济结构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及少量的合资企业。进入新世纪以后转变为私人控股、集体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及外商控股并存,其中私人控股及集体控股占60%以上,已成为行业主体,国有控股企业不足10%。

(八)存在问题

平板玻璃产能结构性严重过剩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已经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虽然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但尚未完成淘汰目标,新增产能增长势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浮法玻璃质量从整体上有很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有差距。从产品结构看,目前普通浮法玻璃过剩,但同时存在结构性缺口,部分电子玻璃、汽车玻璃、高档建筑玻璃等还需进口;深加工不足,加工制品大多依然处在价值链低端,附加值低。

浮法玻璃企业前10家的集中度仅为53%,生产较为分散,企业抗御风险能力弱,缺少技术及市场引领能力突出、品牌影响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技创新对玻璃工业经济效益贡献率较低,新产品率偏少;只有少数大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储备。产品技术水平雷同,同质竞争现象严重。

二、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阶段。玻璃工业发展既有投资和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优化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注重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平稳发展。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建筑能效提升、农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实施,为玻璃工业提供持续中高速增长空间。需求结构变化和有效供给不足,迫使玻璃工业优化调整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日趋多元,要求玻璃工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要求建筑材料向绿色化和部品化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要求玻璃工业尽快增强光伏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新能源、新兴产业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要求玻璃工业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信息技术和玻璃工业的融合,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倒逼玻璃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倒逼玻璃工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发展水平,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对玻璃工业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战略推进实施,为我国玻璃工业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也要求玻璃工业必须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

(二)需求预测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需求结构升级,传统玻璃产品需求将保持基本平稳或略有下降的态势,节能玻璃、特种玻璃等需求量继续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玻璃加工产品平稳增长,特别是高性能节能玻璃发展迅速,2020年玻璃深加工率预计将达到60%。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着力压减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玻璃和玻璃部品部件,壮大先进新型玻璃产业和玻璃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要素配置,构建玻璃创新发展体系,建设绿色工厂,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减法“去产能”,做加法“补短板”,把增加新兴产业和增加新需求作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把加快发展绿色玻璃生产与使用、拓展延伸服务业、“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改造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促进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是玻璃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力争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发展模式由“速度规模型”转向“资源环境友好型”;发展源动力由依靠“市场需求拉动”转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由“工业制造单一型”转为“制造与生产服务并举型”;发展的市场布局由“国内为主”转向“国内、国际同步发展的全球资源配置型”。通过五年发展使行业在发展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发展布局、产业组织结构、技术装备水平等取得转折性突破与提高。具体发展目标为:

1.经济目标

到2020年行业经济规模达3670亿元,比2015年增长30%,150亿级以上企业3~5个;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可比单位生产成本降低12%;经济效益较“十二五”有显著提高。

2.结构调整目标

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优质浮法比例达50%以上,玻璃深加工率达60%以上,满足新兴产业领域、节能建筑领域、新型环保领域、新型汽车产业领域等各种高品质玻璃需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达80%以上;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15%和10%。新建建筑物Low-E节能玻璃使用率进一步增高;前10家浮法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70%;形成3~5家国际知名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3.技术发展目标

以装备升级、质量提高、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两化融合为重点,取得一批支撑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产业融合技术成果。在工艺技术、核心装备、高端产品等方面形成一批核心技术。

推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使之成为支撑行业创新研发,延伸产业链的有效载体。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用协同创新模式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行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2%以上。

4.节能减排目标

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意识进一步增强,实施余热发电、脱硫除尘、脱硝一体化治理的企业达100%,所有企业全部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较2015年降低5%~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降低10%~15%,二氧化碳及各项污染物排放在“十二五”基础上降低30%。

5.国际化目标

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进军国际高端市场,2~3家企业实现全球布局,国外营业收入达到总收入10%以上,国外平板玻璃产能达5000万重量箱以上。

四、主要发展任务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的要求,将近期经济下行问题与长远结构性矛盾问题相结合,将发展重点放到质量、效益、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上。既关注解决遏制盲目新增产能、加强行业自律,有效应对经济下行、效益下降等行业近期面临的突出问题;也关注行业长期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问题。既要做减法“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压缩无效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做加法“补短板”,把增加新兴产业和增加新需求,作为“十三五”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结构优化

1.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

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3〕41号、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和16部委《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管住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存量,加强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更加注重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协调推进。认真贯彻“四个一批”化解过剩措施,力争在保持行业平稳运行和不明显增大再就业压力的前题下,使产业规模调至合理范围,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达80%以上。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性能、提升功能、扩展应用领域、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减少过剩低端的量,增加急需的高端的量。加快既有产能工艺装备的节能减排改造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全面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发展余热发电、脱硫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富氧全氧燃烧技术,超薄玻璃技术,低辐射及多功能镀膜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生产、加工一体化。开发新型节能Low-E玻璃、真(中)空玻璃,多功能镀膜玻璃,电致变色智能玻璃,高性能复合防火玻璃,积极研发0.4mm以下高世代TFT-LCD超薄基板玻璃、OLED基板玻璃、触摸屏高强盖板玻璃、薄膜电池高应变点背板玻璃、高速交通工具高强舷窗玻璃等新型玻璃技术与装备,加快推进产业化,占领高端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玻璃,拓展新的需求和应用领域。平板玻璃着力向汽车前风挡玻璃、飞机、高铁、高档建筑用玻璃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攻克难熔特种玻璃熔化和澄清工艺技术,高强超薄玻璃自动拉边技术;开发节能熔窑新技术,玻璃熔窑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和余热发电一体化技术,浮法玻璃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型控制与管理技术。

拓展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变单靠产品制造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及工程总承包,发展浮法玻璃生产企业余热发电、脱硫脱硝除尘工程第三方托管、经营,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优化整合和协调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4.加快节能减排达标步伐,积极推进绿色玻璃生产与应用,促进实现清洁生产

严格执行平板玻璃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和“排放标准”,全面推广高效节能熔窑、全氧燃烧、余热发电、烟气治理一体化等节能减排新技术,发展绿色工厂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认真贯彻工信部和住建部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大力推广节能门窗。新建公共建筑、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使用Low-E镀膜玻璃、真(中)空玻璃等高性能节能玻璃。鼓励太阳能光热、光伏与建筑装配一体化,带动光热、光伏玻璃发展。

5.加快玻璃机械装备的创新发展,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

玻璃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拓宽产品方向,提高自身智能化制造水平和所生产机械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为玻璃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提供重要技术装备支撑。

(二)强化协同创新

1.积极构建创新体系

我国浮法玻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高等院校和事业性研究单位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薄弱,设计院在实施工程项目时习惯于选用成熟技术、偏于保守。要发挥政府和协会作用,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联合设计院、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际研发合作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的主体,增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完善标准规范

构建新型标准体系,强化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联动衔接。推进修订平板玻璃、加工玻璃、玻璃机械、石英玻璃及玻璃用耐火材料等玻璃行业能源消耗定额、污染物排放、产品质量等强制性标准,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研究和推进光伏、光热玻璃、高性能节能玻璃等产品质量标准、测试方法标准、应用规范等建设,加快技术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制定完善绿色玻璃产品、绿色工厂评价技术要求。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玻璃产品标准对比研究,支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大力开展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

3.创新业态和模式

引导和支持玻璃幕墙、部品化屋面玻璃材料等领域玻璃企业,针对个性化需求,开展服务型制造,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构建产业创新链;引导玻璃行业骨干企业,从单纯提供材料,向提供研发设计、采购物流、营销融资、建设维护和技术支持等一体化服务、系统方案业务转变;引导大型玻璃制造企业采购销售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提高企业供应链协同水平,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向大数据分析、网上交易、加工配送、技术服务等综合服务延伸。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维修等生产经营环节的企业间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

(三)推进绿色发展

1.推广高性能节能玻璃

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促进高性能节能玻璃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构建贯通绿色建筑和高性能节能玻璃的全产业链,搭建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组织高性能节能玻璃新产品、新设计的首批次应用试点示范,宣传推介高性能节能玻璃生产应用成功范例。支持建设以高性能节能玻璃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大力开展绿化工厂建设。推进构建全国统一的高性能节能玻璃市场,方便消费者选用高性能节能玻璃,提高高性能节能玻璃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比例。

2.加强清洁生产

支持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开发并利用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广适用于玻璃的能源梯次利用技术装备,推进能源、环境、节水合同管理,研究完善企业清洁生产标准,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推广节水工艺和技术,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开发、推广和使用无毒高效脱硝催化材料,防治重金属污染。

3.发展循环经济,强化低碳发展

实施玻璃工业窑炉热工效率提升行动,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实施原料均化和级配利用、节能型熔窑及除尘脱硫脱硝综合治理等技术改造,鼓励使用天然气、重油等高热值燃料,实现脱硝催化剂回收与再生,限制高硫石油焦粉等劣质燃料。

(四)促进融合发展

1.深化两化融合

深化互联网、大数据在玻璃工业应用,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普及推广。重点推进玻璃企业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远程诊断。

深化智能感知、工艺分析、在线仿真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推进数字化车间、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检测设备、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等应用,推进玻璃工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推广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集成技术,原料配料精准控制系统、三大热工(熔窑、锡槽、退火窑)设备自动化监测和调控系统、冷端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堆垛、在线缺陷检测系统和专家诊断系统、质量追溯系统等。

2.加快产业融合

强化需求牵引与创新驱动的协同效应,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跨界融合。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促进玻璃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加快玻璃部品、构配件产业实现标准化设计、系列化开发、工厂化生产、配套化供应、信息化管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高效储能等新兴产业需求为牵引,促进先进光伏玻璃、新型产业玻璃发展和应用。建筑领域,开发光伏光热一体化、保温结构一体化材料及制品,高性能节能门窗;交通领域,发展高端运输装备用风挡及舷窗,汽车轻量化玻璃复合组件;电子领域,发展屏显基板玻璃等产品。环保领域,开发研究脱硝催化剂,环境治理矿物功能材料;农业领域,发展现代大棚用结构功能一体化玻璃。

3、促进兼并重组,继续提高产业集中度

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并举,重点支持大企业(集团)开展联合重组,鼓励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以及上下游企业的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价值,增强行业发展的协调和自律能力。

(五)稳步实现国际化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将我国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与国外需求相结合,鼓励企业依托国内资本与技术,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与经营,在国外布局新的生产能力;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联合重组国外企业,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从产品输出、技术输出到资本输出的不断升级。

不断拓展对外合作方式,创新商业运作模式,提高境外经营能力和水平,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企业“创新转型”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空间,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鼓励与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独立或抱团到国外综合性或专业性的产业园区发展,稳步实现国际化。

五、对策措施

(一)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联手,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实施“去产能”淘汰落后、减少低端产品工程

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强化宏观调控,发挥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加大淘汰过剩产能的力度。认真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精神,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提高进入门槛,强化宏观调控,严格执法,严格质量、能耗、排放标准。研究制定“过剩平板玻璃产能标准”,坚决淘汰不达标的企业和生产线,“十三五”淘汰过剩平板玻璃产能2亿重量箱。

建立行业预警体系。完善行业统计分析,建立产能预警制度,加强对原料市场价格信息及建线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对违犯政策规定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通报及媒体曝光。

挖掘国内需求和拓展国外市场。推进提高门窗节能标准和应用规范,推广高性能节能玻璃应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合作,加大产品和装备外销力度,鼓励骨干企业“走出去”投资建厂。

促进兼并重组,发展大集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兼并重组政策在玻璃行业的落实,以改变玻璃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众多企业效益差和行业集中度偏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及劳动生产率低的状况,“十三五”末,平板玻璃集中度达到70%。积极推动有利兼并重组的优惠、补贴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创立基金补贴、碳交易、退出补贴等机制。用好用足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带头兼并与收购企业。从总体上提升玻璃工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实施供给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落实中央经济工作要求,把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大气污染防治、布局调整优化紧密结合起来,优化存量、限制增量、消化无效产能,扩大有效供给。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大力发展生产加工“一体化”,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高端产品自主保障能力。

(二)提升原片质量,改善产业结构

围绕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大质量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对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差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通过财政补贴、升级改造等经济、技术、行政措施,关停一批、改造一批。

积极支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优质产品比例,大力发展生产加工一体化;鼓励加工企业与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建筑业的联系与合作,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打造创新平台,开发二代浮法

实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工程,提高广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工程,以技术、市场为纽带打造多种形式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对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加大对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玻璃工业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打造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发挥中国建材联合会及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使“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上升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按期完成二代浮法研发,为浮法玻璃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四)加强节能、环保、安全卫生、质量监察力度

促进政府尽快出台节能、环保、安全卫生、质量设施验收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推进建立玻璃企业排污指标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定期发布节能减排报告、公布不达标企业名单。

(五)加大资金政策扶持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兼并重组以及有前景、有效益的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违规新增平板玻璃企业停止贷款。通过提供并购贷款、并购票据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探索由大型骨干平板玻璃企业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联合设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奖补主动退出的产能。积极争取世界银行项目贷款、技术援助贷款,中国政府对外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等资金支持。

(六)开展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布局

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法律、会计、税务、投资、咨询、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认证等服务,建立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积极开展行业发展研究、产业政策研究、参与各项产业政策、标准的制修订;积极承担和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的各种研究课题、信息动态分析等任务,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积极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完善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遵规守法、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发挥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支持企业推进兼并重组,促进企业主动去产能,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帮助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加强对行业关键、共性问题的研究,引导企业落实政策,积极争取有利于玻璃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运行统计分析,建立行业预警体系;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和展贸活动,为企业提供商机;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验证码:换一张校验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工业矿物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
主办单位: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辽宁吉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专线:13332429808/微信同号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辽B2-20160100-4/辽B2-20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