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今年以来,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顺利推进成效初显。
分类施策协同努力 “三去”工作稳步推进
去产能方面,今年以来,包头市将“去产能”工作作为五大任务之首,重点化解钢铁、煤炭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剩产能。结合全市发展实际,相继制定并 印发了《关于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和《包头市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实施方案》,明确2016年全市生铁产能压减目标为193万吨,截 至目前已超额完成目标。市统计局分析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生铁和粗钢产量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5.3和16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同比下降 37.3%;原铝产量下降5.5%。
去库存方面,房地产去库存是去库存工作的“重头戏”,今年以来,在央行下调首套房首付比、上调公积金存款比率等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包头市房地产市场需 求陆续释放,库存连续下降。据房管局网签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达29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9%。
去杠杆方面,今年以来,包头市去杠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6%,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打出政策“组合拳” 多措并举“降成本”
近年来,包头市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企业的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融资成本、社会成本总体偏高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小的压 力。今年以来,包头市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做好降成本工作实施方案》,并相继出台系列政策,从降低企业税负成本、涉企收费、企业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用工成本、企业用能成本、企业用地成 本、企业物流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鼓励企业内部挖潜10个方面推出了49项措施,为降低企业成本打出了政策“组合拳”。
企业自身也加快了改革步伐,提高了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建立有效传导市场压力的体制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进 一步改革攻坚,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系统性降低成本。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全市企业降成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 务收入中的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0.2元。
全力夯实发展基础 快速补齐民生短板
在补短板方面,今年以来包头市重点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弥补民生短板。其中主要对农业、环境治理、高技术产业加大投资,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瓶颈。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717.9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全市投资20.1个百分点。其中涉及短板领域的投资增长速度更高,例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行业投资增速为40.9%,高于全市投资25.9个百分点。
此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一直是包头这个重工业城市的“心头之痛”,近年来,包头市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补齐农村牧区发展短板的难得契机,今年以来,精准扶贫投资力度也明显加大。前三季度,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106.2亿元。
记者手记:供给侧改革在路上
当前包头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但全市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繁重,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需进一步打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工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行业,对全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市统计局专业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包头工业经济仍存在“结构不优、盈利困难”这两个 突出问题,一是高耗能产业居高不下,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二是企业亏损面仍未明显收窄,提质增效仍需加力。因此,提质增效依旧是全市工业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 任务。其次,从服务业来看,包头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盈利能力较弱的问题依然很突出。2015年全市23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11家,占全 部规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不足5%;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2家,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不到1%,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也只有25家。也正是因 为包头规上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制约,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同时,随着包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 民群众对物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当前服务业市场上相对应的有效供给却明显不足。如何从供给侧发力,通过创新生产思路,以更多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供给释放市场活力,将是包头文化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投资来看,包头投资结构有待优化,投资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多,企业投资较为谨慎,投资意愿不 强,因此下一步急需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促进投资供给侧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改善。而从创新的角度看,包头R&D经费投入强度偏低,企业创新意识薄 弱等因素,也制约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施供给侧改革,就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创造新的供给,以此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