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频道 | 镁矿石 | 镁原料 | 镁制品 | 镁化工 | 镁合金 | 镁建材 上游 | 原辅料 | 燃料 | 设备 | 设备配件 | 窑炉工程 下游 | 钢铁 | 有色 | 水泥 | 玻璃 | 航空航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镁频道 > 国内资讯 > 综合
供应链金融的三个风控手段:核心企业、控货、大数据真的可以依靠吗?
发布时间:2018-10-29 浏览量:1770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其实并不复杂, 风控手段无非三种

1,是用核心企业为依托做上下游,但这中间的风控责任相对做上游容易,但也会涉及到把柔性的付款变成刚性的问题;下游因涉及到应收账款确认, 或有负债等等, 复杂程度更是加倍。 再加上银行业自身的组织架构问题,使得本来很好的模式一直未能大举发力。

2, 是用物流商的仓库和车队建立对货权的掌控而实现动产的风险评估模型。 怡亚通等就是此中的代表, 但该模式的硬伤在于怡亚通只是一个披着物流外衣的小贷公司, 大量的仓库和货车的购置形成了他们获取银行贷款并获得业务的基础,自然也逃不了高资产负债率宿命。 当金融开始去杠杆, 高负债率公司的流转生存自然困顿, 也一并影响了它能够服务的中小企业。

3, 用大量小微之间的交易形成的大规模历史数据为企业提供融资。 这类产品对数据要求甚高, 连网商等一线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在此领域乏善可陈, 天天想着的是把数据给传统银行, 他们只是收个信息服务费却不承担担保责任,而传统金融机构又继续在那个“你给我数据你都不能共同承担风险,凭什么我来承担风险,出了风险之后的处理如何执行”的怪圈里艰难行进。

回到第一个场景里, 其实核心企业的抓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手段,之前各大部委和黄主任的文件大力提倡的也是这个模式。但看看我们英明的某会的具体规定呢。 众所周知,我们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财务公司群体,也就是中国最大的央企国企和民企集团才能申请成立的特殊的能够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的特殊金融机构。 按理说,都拿了牌照了, 再根据自己与上下游关系实现一点集团外的金融服务,又能获取收入,又能更有效率的服务中小企业, 何乐而不为呢?偏偏我们银监会对此做了一个有趣的设置, 必须得到供应链业务资质的批准才能做,而得到该资质申请似乎还是个高不可攀的事情, 至今没几家能够获得。 于是有创新想象力的集团公司,索性自己在集团下设置了保理公司担保公司等, 这样这些公司就成了财务公司可以服务的成员单位了,我自己看得上的上下游企业,不需要走银行的繁文缛节,可以直接放款。 本来是很好的一条迂回路径, 却听到诸多公司向我反馈,会里对于财务公司向保理等类金融机构放款有窗口指导缓行。于是这些中国最适合做核心企业的机构被捆绑了手脚,只能去找之前一直都乏善可陈的传统商业银行。 那下一节我们再来看看商业银行为啥一直都乏善可陈。

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一直都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的,那是每个分行行长的心头肉。 偏偏供应链金融自然的需要跨区协调。 而这偏偏就是为难死了我们的商业银行行长们。 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协调了, 开户数, 面签成本,贷款资源, 主办行, 坏账责任, 绩效考评。 硬生生把蛮好的事情弄得不可为。 别问我为什么外资行就没这个问题, 这里涉及到交易银行这样的专业设置,得好好另外开一篇才能说清。 中资商业银行部门设置一直都无法解决客户经理服务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性价比的问题。 所以一直都是在指标压力下执行, 偶尔来一个泰隆银行这样发展挺好的专做小企业融资的, 某些领导朋友们不大力支持让他们扩展就算了,还时不时的提示他们存款不够,存贷指标不好看。就那些钱都贷不到的小企业能有多少存款。但也不能说商行不努力。 我现有客户中就有一家, 签约了内地一家省商行做全国供应链金融,所有经销商融资, 每家几十万的放款, 核心企业必须全额担保, 每一单都由那个商业银行相关团队满世界飞去面签放款, 累计三千万不到的放款,综合看根本不能覆盖成本。 要知道不是所有核心企业愿意做全额担保的。为了指标也是蛮拼的。

银行从来都是一个谈利益的机构。大企业放贷,一笔一个亿,配置上也就一个客户经理配合中后台2-3人就可以完成。 放给小企业,一百万一笔, 那就是一百笔业务, 每家客户的尽职调查和信贷报告, 怎么也要5-10个客户经理, 和不少于3人的中后台。 客户经理实际人工成本不可能有5倍以上的差异, 但坏账可能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金融服务成本差异甚大, 银行收取高一点的利息补贴成本和坏账准备天经地义, 如果一味要求银行为中小企业降融资成本,将降低银行放贷的动力, 也使中小企业融资更为困难。

第二个场景里动产融资其实是解决贸易流里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产品。 很可惜不断的有不诚信的案子爆发摧毁着授信人的信心。 原理很简单, 因为物品控制在仓库或者车队物流体系里, 只要货品的物权有掌控, 对物权的处理有渠道, 风险还是很可以把控的。 但道德风险却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了这个行业, 特别是数年前上海江浙地区的钢贸事件, 青岛港事件和金银岛事件的爆发, 成为一次又一次的实锤告诉银行授信人,仓单可以造假, 交易流也可以造假, 没什么可以值得相信。 一旦信任逻辑和链条进入到社会诚信体系的总体质疑上的时候, 基本也就很难开展了。

最近大家都开始在物联网和区块链里寻找理想。 所有的货物都能有追溯, 每个业务节点都能有数据上区块链, 所有的流程都有设备监控和发射器追踪。想想都是不小的固定资产和研发投入。 相信也确实可以让造假的成本提高, 但大规模铺开施行还是困难重重。

第三个场景里, 互联网浪潮下, 全社会不停地生产的各种数据。 庞大的业务数据能够给风控输出不同的维度和模型。 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数据的大规模应用多数还是只在个人信贷领域, 而对公领域似乎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打法,使得众多大机构都谨慎谨慎再谨慎。 不时能够听到某机构拿到了海关进出口数据, 或者税务数据, 但自己不敢放款要导流到银行,只分导流费即可,而银行内心的嘀咕在于, 你如果不兜底, 我咋知道你怎么对数据负责, 你数据有假怎么办?甚至员工参与作假的道德风险如何防范?于是扯皮开始。 一方面是能够对数据负责的机构害怕担责, 另一方面,银行在吃过很多苦头之后, 面对创新性投放的不确定性和地方建设项目贷款的高收益性, 实在没有太多动力去搞前者, 地方政府的劣币不出清,就等于拿着国家信用,却支付着10%的高利息,大量民企和创新业务需求自然被挤占。

从上半年紧张的去杠杆到近期密集的经济刺激, 短短数月的时间, 中国经济的巨轮在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的速度。 但在我眼里, 甚至于节奏都不是问题, 关键的几个微观细节如能得到优化处理,实际效果将大大优于口号,降存准之类的放水政策。 在我熟悉领域内的建议如下:

1, 供应链的账期上无论怎样的业务创新都离不开核心企业确认付款这个动作。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金融产品上,为什么从来没人关注恶意拖欠账款这个现象呢?建议人大立法把恶意拖欠(有能力支付却不付)的行为进行10倍以上的罚金, 应该就可以大量肃清一些机构企业的拖沓扯皮现象,企业付款的规则得以严肃执行,应收账款链条的通畅将不是问题。 只是现在最严重的拖欠账款的有相当部分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 原先有大部分隐性债务躲在应付账款甚至往来款中,很多机构甚至不愿意出商票是因为,原先可以利用付款弹性(苦主即便起诉应诉最后付款也没太多拖延成本),用了商票便成了硬性约束。不知道上峰下不下得了这个决心。

2, 劣币不出清,永远不可能有正常的经济秩序, 数个支行行长曾和我吐槽, 数百亿的贷款规模, 9成以上都是房屋土地质押作为了风控底层。如何打破国企城投信仰和土地房屋信仰,让银行真正培育把握企业风险能力,才是健康的M2得以衍生的根本, 否则极其依赖土地房屋价格的货币衍生,想不绑架地产都不行。如果连一两家城投都不舍得破,一两个小城商行都不舍得破,何来信用重塑, 资金光靠强压不讲经济规律是到不了民企实体经济的。

3, 前两日在一个金融论坛上,富民银行的孙行长的表述说出了我的心声:与其搞业务创新, 中资的银行还不如多搞搞组织架构的创新调整,更能释放业务服务能力。数年前就和某社金融部主任尝试写内参,认为交易银行改革是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上的重要微观改革节点, 无奈没有人认可。 自己写的文章又没有广大的传播覆盖。大部分大银行把授信根据地理区域锁定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新时代的需要了, 在现在大力鼓励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下, 我认为中资银行的交易银行改革可以更加加快施行了,好在广发,招行,浦发之类的已经走在了前面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了。

4, 实在应该松绑大型财务公司的供应链上下游融资服务。一个小小的松绑,实现的效果甚至会好过一次1500亿的麻辣粉放水。

5, 票交所成立之后, 电票交易安全性便利性更加凸显,民间票据中介业务也已经基本转型电票交易, 但现今的票据交易还是用贸易公司的方式为主, 其中贸易真实性和税收缴纳方面的原罪还在灰色地带。其实用保理公司收票进入票交所市场交易是一个充分激活民间活力的举措,但现在保理公司贴票竟然还需要真实贸易背景这样的强制排斥民间资本的政策。在允许外资更大规模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大背景下, 是否也能对于民间资金以合规的形式进入该领域放行?同时逐步放松对于授信资源属地化的管理思路,金融资源都不能流动,哪里来的经济活力呢?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物流 经济
我要评论
验证码:换一张校验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工业矿物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
主办单位: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辽宁吉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专线:13332429808/微信同号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辽B2-20160100-4/辽B2-20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