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和密集的政策指导让中国传统行业如化工产业正经历史无前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化国际”)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解旭东认为,化工行业的“数字化”发展不仅对行业的提质、增效、安全保障等方面能够得到现实产出回报,从远景的行业生态角度考虑,或将颠覆行业商业模式,由企业批量生产-分销的模式变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互动,从而产品价值不再由企业定义,而是由用户的定制需求定义。
解旭东坦言,各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精细化工行业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政策支持 第三方指导
“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能源化工互联网方面的相关理念还需要提高”。解旭东称,在推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来自于对投入成本带来的回报无法明确,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特别是对于成本敏感的特种化工品企业,往往更为关注“数字化”过程中简单的改造与建设过程,带来的仅是片面、局部的成效。
咨询机构德勤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7年共同发布的《数字化转型:化工企业准备好了吗》报告指出,52%的受访化工企业未制定数字化战略和转型路线图。解旭东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也表示,目前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尤其是特种精细化工品的中小规模的制造企业,在注入数字化基础设施、核心信息化平台、数据资产管理、生产设备及现场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与建设力度。
据了解,目前中化国际围绕“横向业务协同互联、纵向生产运营洞察”的信息化核心思路进行了实践探索。解旭东介绍,中化国际围绕“敏捷共享的基础保障平台”、“智能高效的生产运营平台”以及“协同互联的经营管理平台”建立的信息化体系框架,不仅成为支持中化国际打造智慧化工的有效利器,也为中化国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提到,得益于SRM(供应商管理系统)搭建后采购战略和协同效率的改善,其某下属企业三年累计节省了9000余万元成本;而某工厂通过MES(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有效降低物耗能耗、提升工作效率,年均产生500万元经济效益。目前,中化国际在化工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中已属行业领先。
对于如何推进化工行业数字化进程和转变化工企业的数字化发展理念,解旭东提出了两个设想。
在企业数字化转性方面,政策与资金支持是解决企业经营压力和创新投入的主要助力。他认为,政府可以在数字化建设的税收政策、资金扶植等方面给予支持,这将大大有利于化工行业的创新数字化转型的加速。
另一方面,企业在选择数字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时,也面临“门外汉”、难判断的尴尬境地。积极拥抱互联网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和路径,他笑称:“他们(大型互联网公司)是建路的,我们是造车的,他们的路就等着我们跑呢。”解旭东建议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组织等对化工企业的技术选择、步骤规划进行论证、研讨与指导,建立相对中立、可信的信息来源。
国际标准引入 国家队引领
随着智能化、大数据的不断推进,信息安全问题更突显地摆在了企业面前。
“如果数据不安全,未来的内外协同,联动反应客户需求的数字化行业生态就实现不了”。解旭东说。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ISO 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来保障信息安全。解旭东认为,我国在相关信息安全体系认证的建设和采用上相对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而言,重视程度较低。“(ISO 27000)有很多内在逻辑需要尊重”,他介绍,中化国际目前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在加密认证、ISO 27000体系认证方面率先布局。他建议,企业在自身主导、外部咨询机构指导的基础上,应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同时,解旭东指出,我国在精细化工领域需要“国家队”的核心作用,来带领整个行业取得长足进展。他建议,在技术标准与规范方面:以政府之力,组织领先化工企业、技术厂商、院校及科研单位进行技术论证与评估,形成具有化工企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指导中小规模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加速各企业单兵探索建设的盲目过程。
解旭东是在19日至21日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上接受新华网采访的。20日当日,他在同期召开的“第三届智慧化工大会暨精细化工数字化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论坛”上就数字化发展趋势设想:“未来一方面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挖‘数据’价值,在精准营销、研发模拟、供应链优化与智能生产等方面,支持业务创新与变革;另一方面采用综合线性模式和敏捷模式的‘双模IT’实现信息化支持和管理转型。”
据了解,中化国际鼓励创新性信息化业务发展,到2021年,中化国际的创新性项目投入将占到信息化总投入的50%以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