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1、石墨未来需求增长存不确定性,资源开发呈现过剩态势
近年来,石墨勘查成果不断,但是,目前能对石墨消费增长产生实际拉动作用是新能源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消费,但按照一辆新能源汽车消费 40 kg 负极材料的经验值,根据 2025 年 700 万辆的规划目标,消费总量不过 28 万 t,而且,替代技术的发展也会降低锂离子电池对石墨的需求,而我国晶质石墨资源储量达3.67 亿 t,两者相差悬殊。
石墨烯应用的巨大潜力给石墨需求增长带来很大潜力,目前我国粉状石墨烯的产能为 3000t 左右,按照 60%的产率,满负荷生产需要消耗 5000 t 石墨,但是由于下游石墨烯终端应用产品较少,对石墨烯需求不足,全国石墨烯加工企业基本处于“以销定产”的状态,产能利用率很低,实际石墨消费量很少。
未来,石墨烯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石墨需求增加,有赖于石墨烯制备技术完善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还存在非石墨制备石墨烯的途径,例如:碳氢化合物通过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尽管目前利用天然石墨制备的粉状石墨烯商业化程度高,但未来何种方法未来成为主流尚难确定。
总体而言,石墨烯对石墨资源需求的影响程度尚难确定。因此,尽管石墨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势头良好,但需求增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我国石墨已查明资源量已经十分丰富,如果继续对上游石墨勘查大量投入,资源开发产能过剩态势将加剧。
2、我国石墨产业整体上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尽管我国石墨高端材料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具备较强的石墨新材料生产加工能力,但将其进一步加工成终端产品、获取更高附加值的能力不足,在石墨全产业链上仍处于原材料供应国位置,在价值链上居于中低端。
例如,膨胀石墨、等静压石墨等领域依然存在产品性能较低、品种单一、大规格高性能产品尚不能自行生产的问题;目前,我们企业还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手机导热膜;虽然我国是负极材料生产大国,但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技术和能力弱于日本,约 30%的负极材料出口国外,相当一部分成为日本电池企业的生产原料。
3、石墨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于石墨产业发展
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之下,石墨的消费重心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现有的石墨资源和生产标准体系滞后于产业发展,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的缺失,使企业生产无据可循,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监管部门无法可依,不利于产业长远发展。
首先,石墨资源的评价标准不涉及鳞片大小、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而这些指标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等高端石墨材料的制备工艺影响较大,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对企业选择标准化的原料带来困难;
其次,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前沿石墨材料,缺乏对材料标准的规定。例如: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应该是单层石墨,但在应用中 10 层以下的均被称之为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层数、鳞片大小、杂质种类及含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其材料的特性,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石墨烯材料标准,未能形成标准的产品系列,不同企业生产的石墨烯产品技术指标相差较大,品质参差不齐,阻碍终端应用开发;
同时,一些下游深加工产品由于属于新型材料缺乏国家标准,即便性能优越、成本低廉,也无法在市场中推广和应用,比如石墨烯在重防腐涂料领域性价比明显高于传统涂料,但由于缺乏标准限值其推广和应用。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