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官网发布了中国第四条磋商条款报告,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历史关键时刻”(historic juncture)。
所谓第四条磋商,是指根据IMF协定第四条款,IMF派出工作人员小组访问成员国,收集经济和金融信息并与该国官员讨论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回到总部后,工作人员准备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构成执董会讨论的基础。
7月18日,IMF执董会结束了与中国的第四条磋商。IMF表示,中国经济继续表现强劲,中国的GDP增长率在2017年加速到6.9%。预计2018年增长率将小幅下降到6.6%,原因是金融监管收紧措施的滞后效应以及外部需求的减弱,总体通胀仍保持在2%左右的水平上,预计今后将逐步上升到2.5%。即使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中国到2030年仍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IMF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经过四十年的改革,中国从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转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IMF指出,继几十年高速增长之后,当局目前将重心放在高质量增长上,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历史关键时刻”,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将决定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道路。当局需要在现有改革议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的增长势头,未雨绸缪。关键要素包括:继续控制信贷增长,加快再平衡工作,加强市场力量的作用,促进开放,以及实现政策框架的现代化。
信贷方面,IMF认为中国的信贷增长已经放缓,但仍然过快。虽然名义GDP和工业利润大幅回升,但2017年非金融部门债务总额的增长速度仍快于名义GDP。尽管企业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稳定下来,但由于预算外投资支出继续保持强劲,住房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迅速增加,政府尤其是家庭债务正在上升。尽管企业债务与GDP之比趋于稳定,但非金融部门债务总额的上升速度仍快于GDP增长。IMF估算,2017年的广义政府部门赤字(包括估计的预算外投资支出)约相当于GDP的11%。IMF认为,尽管中国信贷增速得到控制,但应提高信贷效率,持续改善信贷配置,以减少信贷扩张放缓对经济增长造成的拖累。
IMF认为,近两年来中国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来处理金融体系高风险领域过度扩张的问题,例如银行间借款、理财产品及银行的表外业务活动。 关键措施包括:限制理财产品的增长以及银行对可转让大额存单(属于批发融资)的依赖度、更严格执行“穿透”原则,并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要求,以鼓励确认并处置不良贷款。
“这些措施不仅缩小了影子银行部门的规模,也减少了银行与非银行之间的相互关联。”IMF表示。2017年,银行部门资产增长8%,为2016年增长率的一半,银行资产总额占GDP的比率也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融资成本稍有提高,反映了信贷风险定价更加合理。同时,风险差别化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企业债券市场中的违约事件数量增加(但仍相对较少)。同时,央行维持了批发市场充足的流动性,以防出现任何系统性流动风险。
IMF也提及,2017年中国的再平衡速度放缓,体现为消费对GDP的贡献自2013年以来首度出现下滑,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增速也有所放缓,原因包括外部需求、国内政策支持以及生产者价格指数再次上涨。这些也凸显加速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应让市场发挥更大力量,IMF建议中国应该更果断地开展国企改革。对“管资本”关注的同时,应采取措施使国有股东与国企管理层保持距离,增加国企上缴预算的红利,完成国企社会责任向政府的转移。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在2017年基本稳定,IMF评估认为人民币币值大体符合基本面,同时认为汇率的弹性应该进一步提升。人民银行也同意应继续提高汇率弹性,保持汇率处于与国际收支相符的合理均衡水平。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