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5月8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工程院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第五届)新能源材料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此次会议的宗旨是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材料的中高端化发展,支撑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余薇,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骅,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董事长郁晓春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以及证券期货机构的代表5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家生主持。
陈全训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3亿千瓦,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2017年销量达7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到2017年底,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达到3580万千瓦,在建2290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4亿千瓦。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明显拉动了相关新能源材料的需求,也促进了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譬如,2017年,国内锂消费量达到14.5万吨,同比增长56%,精炼钴消费量11.5万吨,同比增长10.7%。我国自主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的生产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在全球高端动力电池供应链中,地位更加突出。我国锆铪核电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进入世界前列,国产核电用锆铪材料,基本满足了国内核电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铝-空气电池的开发也不断取得新进展,在通信基站、冷链物流车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渐次推开。
陈全训指出,在新能源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是可以作出更大贡献的,也是很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但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为此他提出三点看法: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材料性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材料的功能特性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要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安全性、均一性,又要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这就要求材料生产企业一刻也不能放松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培育和巩固持续创新能力,真正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高质量、有效益增长。二是分析产业形势,把握发展节奏,避免过度投资。经过多年的连续攻关,近年来,我国在锂云母提锂、盐湖资源提锂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同时在建碳酸锂的项目也很集中,规模都不小,一旦这些项目都如期建成投产,很可能出现供应大幅超过预期需求的情形。光伏产业的多晶硅以及三元前驱体等材料也有大规模集中投资的倾向。我们一定要关注产业发展形势,保持理性投资,避免一哄而上,防范投资风险。三是关注政策导向,推进政策落地,提出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总体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也存在政策传导偏慢、落地偏缓、合力偏弱的现象。今年,国家工信部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开展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希望大家对这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协会愿意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为推动包括新能源材料在内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干勇在致辞中表示,据欧共体统计,近年来,中国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总量占全球投资建设新能源总量的35%至40%左右,大大超过了美国和欧共体,新能源材料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我国多晶硅生产量达到24.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56%,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水平很高。我国的三氯氢硅还原法每千吨投资从几年前的10亿元降到现在的1亿元,降低了90%。多晶硅在光伏领域的应用达到了世界水平,赢得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我们也有短板,电子级高纯度多晶硅材料不过关,影响了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干勇指出,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从2010年的4000亿美元发展到2016年2.15万亿美元;而重要的新材料不断向发达国家以及极少数国家聚集,美国、日本和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最成熟的市场。我国整体处于发展期,很多方面还受制于人,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区日益显现。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特别是有色金属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说光伏材料应用的硅、薄膜电子材料应用的铟和锗、新能源汽车动力应用的钴和锂、核电反应堆应用的镐和铋等都与有色金属行业息息相关。另外,随着全球新材料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全生命周期绿色材料成为焦点。消耗大、污染就大,这给材料产业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就是要绿色化、节约化、精细化、可循环利用。中国工程院正在讨论新材料强国战略,如果在核心材料领域实现突破,将为高端装备、《中国制造2025》在材料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新能源材料也是这样,因为新能源发展对中国尤为重要,我国资源禀赋不太好,必须要依托新材料实现绿色发展。
余薇在致辞中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新能源材料也是《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展重点。2017年工信部组织实施新材料产业“折子工程”,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财政部、保监会启动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负极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材料等新能源材料被纳入补偿目录;组建了动力电池制造创新中心,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等步伐不断加快。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17年末,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0%,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8%,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2017年,新能源材料也发展迅速,锂电池正负极、高性能铜箔及铝箔、铝-气电池、稀土储氢、稀土永磁等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但也要看到,新能源材料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产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还有一些短板材料依然是新能源材料产业“卡脖子”环节。
余薇表示,工信部原材料司下一步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部党组的统一部署,以及原材料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有色金属行业相关工作。在推进新材料发展方面,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集聚区”,聚焦“折子工程”,推进新材料增品种、上批次、成产业。组织实施2018年新材料产业“折子工程”,推进新能源汽车材料等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完善新材料产业统计制度,制定促进新材料产业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完善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推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各项工作和相关平台建设,重点提升镍钴锰酸锂、硅碳负极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的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支持新能源材料的产业化和规模应用。
5月8日下午,根据新材料行业不同金属领域的研讨内容,大会分别组织了镍钴论坛、锂论坛、铟铋锗镓硒碲论坛和稀土论坛等四个分论坛。
在论坛的报告环节,干勇、郑绵平、任东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部长贾宏涛、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公司首席专家徐爱东、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晓、凯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根宝、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光功能材料分会会长刘荣辉等27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演讲报告。他们围绕《中国制造2025》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展望、中国锂产业资源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镍钴消费拉动、海外锂辉石开发进展、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进程、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等众多行业重大研究专题和产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论坛还组织多位专家学者集体参加专题讨论,并和参会者进行互动。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镓硒碲分会一届四次理事会。会议还组织代表参观了格林美无锡工厂和无锡不锈钢交易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