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我国能源资源刚性需求仍将持续,预计铝、铅、锌、铜等重要大宗矿产需求峰值将陆续来临,而锂、铟、锗等战略新兴矿产的需求将相继进入爆发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供应侧改革,国内大宗矿产开发成本加大,有效利用境外资源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矿业国际产能合作势必将提速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强境外地质调查、全球资源环境综合评价合作,打破西方国家资源垄断格局,切实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针对“走出去”形势和特征,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加强矿业产能合作的顶层设计
一是制订国家境外矿业产能合作总体战略与规划,加强协同谋划,统筹境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二是努力提升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矿业产能合作的衔接能力,打造境外合作调查、风险勘查、投资并购与矿山开发联合舰队,积极参与重塑世界矿业新格局;三是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供应,多方位、多国家建立全球勘查开发与贸易供应体系,加快构建多元、稳定的全球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体系,提升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2.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勘查开发合作布局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召开,我国矿业国际产能合作空间必将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且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但以现在的矿业产能合作格局来看,“一带一路”地区矿业投资项目总体偏少。建议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与产能合作及产业园区布局,大力发挥地质勘查对“走出去”的先行和引导作用,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合作,引导企业参与境外矿产开发和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合作共赢局面。
3.拓宽对境外矿产风险勘查的支持渠道
境外矿产勘查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风险高。近几年,全球矿业市场低迷,我国在境外开展矿产勘查的企业与地勘团队举步维艰。在全球矿业市场进入触底回暖期,加大对矿产勘查“走出去”资金扶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深远战略意义。建议创新资金募集与运行模式,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境外矿产勘查项目的资金支持模式。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勘查前期由丝路基金、亚投行、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潜力大的找矿项目进行风险勘查资金扶持;二是完善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成立矿业市场融资机构,引导初级勘查公司将找矿效果好的项目拿到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三是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地勘单位之间结合,优势互补,抱团出海,协同作战。鼓励地勘单位与矿业开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探索由企业对优质勘查项目进行持续资金投入,降低矿业项目并购成本。
4.提升境外地质调查精准服务于产能合作的能力
推进全球资源调查评价与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摸清境外矿产资源潜力分布与合作开发潜力。加大与重要资源国的地质调查机构开展合作地质调查与资源环境评价力度,加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等领域的合作调查,全面掌握全球主要资源国的铁、铜、铝、锰、铬、镍、锂、铀等重要矿产的资源潜力分布与产能合作潜力等信息。加强与“走出去”企业对接,做好精准境外地质调查服务。
5.建立境外矿业产能合作交流共享机制
一是建立“走出去”矿业产能合作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境外矿业产能合作咨询平台的建设。完善境外矿业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走出去”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降低企业境外勘查开发的成本和风险。
二是制定境外矿产勘查开发信息共享措施,建立“走出去”企业共享政策、共享信息、共享资源机制。
三是加强境外矿业投资经验总结交流,深入剖析中色地科、紫金矿业等企业的成功模式,提升企业“走出去”参与矿业产能合作能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