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2017年,鞍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示范区建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企业深切感受到审批少了、门槛低了、环境好了。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市场主体数量190831个,同比增长13.3%,为鞍山经济结构升级提供强大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就得给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鞍山坚持用政策引领,着力打造制度激励“创新点”。年初以来,鞍山分别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市场开放、通关服务平台、人才引领战略等方面制定意见措施。推动“金融+”“城市合伙人”计划、“创谷”计划、“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行动计划。利用政府增信,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倍增投入,形成40亿元规模的创新创业股权投资母基金,吸引“双创”人才1000余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打造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使各类企业、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鞍山完成三轮权力事项的调整,共取消行政权力27项,下放行政权力122项,暂停实施2项,改革管理方式18项。“放管服”改革的要义其实就是“造环境”。
做好“放”的减法,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2014年,鞍山在没有国家和省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在全省率先提出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并以鞍山经验为模板推进全省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今年,本级保留行政权力共1421项,对比2014年的3370项,精简57.8%,有效解决了以往机构设置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等问题。今年9月,鞍山又制定了《关于对标江苏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实施“5616”工程,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
做大“管”的加法,“放手”但不“甩手”,让行政审批运转更加科学高效。今年,鞍山成立行政审批局,全市共计226项各类事项划转至这里,共涉及21个部门,实施“一个部门、一个网络、一个印章管审批”,做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家牵头、一份表格、一套材料、一车勘验、一口办结”。优化审批流程,对标江苏,在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实施集中联动审批新体制,最多50天完成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所有手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26证合一,企业办照时间缩短为3个工作日,重大投资项目当天领取营业执照。同时,在全省率先开通使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高新区、经开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彻底清除“奇葩证明”,切实解决企业、基层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
做活“服”的乘法,优化服务,找准真需求、真痛点。鞍山通过召开银企对接工作会、组建5亿元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等措施,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协调会议和市领导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协调解决了宝德钢铁、忠大集团等企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建立市长“企业家接待日”制度,每周设立一个接待日,每个接待日接待2至3名企业家,市长和副市长采取请企业家喝茶的方式,了解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落实房屋转让手续费、计量等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9400余万元。
解决营商环境方面的存量问题,得用事实说话。今年以来,鞍山坚持问题导向,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务环境、招商引资和市场准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各专项整治共查找出8个方面的124个问题,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许多问题立行立改,已经整改完毕。同时,市营商办处理投诉举报82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十条禁令”》,加大检查通报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此外,为落实省委巡视组、省营商环境检查组反馈意见,鞍山在全市开展了“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整治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