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2025年9月23日—25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在辽宁省阜新市召开。
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关于要支持阜新海州矿等特大露天矿坑开展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交流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投入多元化、治理产业化的经验;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和美乡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交流其做法和经验。通过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经验的推广交流,提升全行业生态保护修复的能力与水平。
会议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持续完善矿山生态修复政策、加强技术和资金保障,已在长江、黄河、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等重点区域部署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修复治理面积达120万亩,有效促进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并推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围绕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协同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部署实施了68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示范工程,创造了更多的“绿色财富”。我国废弃矿山正在悄悄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会议认为,虽然我国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历史欠账规模仍触目惊心,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的广泛性与修复工作的艰巨性任重道远。
会议强调,产业兴则生态兴。矿山生态修复蕴含着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存在广阔的产业化空间。生态修复形成的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与群众的生态环境需求相结合,能转化为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应该跳出“就矿山看矿山”“就修复论修复”的小圈子,充分发挥矿山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发掘其中蕴含的新动能,为区域经济发挥“造血”功能,让生态修复推动环保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而产业融合的持续推进,不仅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带来了新的动能,也正在拓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价值边界。要想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产业化,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必须双管齐下。在国家财政资金有限、地方财力又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引入社会资本、通过产业化来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常态化、持续化无疑成为重中之重。
会议照片
会上,阜新市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地质矿产研究院、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汤山温泉管理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整治修复中心、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国土环境整治中心、阜新市生态环境治理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分别就《绘就时代绿色发展蓝图——废弃矿山蝶变生态新篇》《重庆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综合利用——渝北铜锣山矿区》《唐山南湖·棕地涅槃后的城市会客厅——开滦唐山矿采煤沉降区(南湖公园)综合整治》《绿色发展赋新能打造“煤海塞罕坝”——黑岱沟露天煤生态修复举措及成果》《木里矿区生态整治与高原高寒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废弃矿坑涅槃重生——南京汤山矿坑公园生态修复》《废弃矿山的“重生之路”——以广西南宁园博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为例》《修复之旅,转型之翼——宁夏贺兰山矿山修复治理与转型利用实践》《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深度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赋能助力阜新市海州露天矿地质灾害治理》《以“一块地”集成改革为核心,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等进行了专题交流。
现场照片
23日上午,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海州矿排土场农光互补项目、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工程,参观了海洲矿博物馆。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阜新市人民政府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会员、行业代表等单位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主办,阜新市自然资源局承办,阜新市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