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海城市作为享誉全球的“世界镁都”,正描绘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壮丽画卷。从过去单纯依赖原料输出,到如今构建起完备的菱镁全产业链,海城菱镁产业实现了令人惊叹的价值“三级跳”,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范例。
近日,走进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幅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壮观景象映入眼帘。总投资约2亿元的年产25万吨环保镁质不烧耐火制品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其智能化程度之高令人惊叹。WMS立体仓库自动调配物料,智能破碎系统精准将原料粉碎至所需粒度,自动配料系统按照预设比例精确投放各种原料,自动混料设备均匀搅拌,自动布料装置有条不紊地将物料送至成型环节。在这一系列流程中,工人只需在操作间通过电脑屏幕监控各项数据,偶尔进行一些必要的人工干预。企业负责人难掩自豪地介绍,这条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单体生产规模最大的镁质不烧耐火制品生产线。自投产以来,设备运行稳定,不仅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效果也十分显著。2024年,该生产线助力企业实现产值6.2亿元,有力推动了海城菱镁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而在海城市大德广消防门业材料有限公司,镁质材料的精深加工同样亮点十足。生产线上,镁质粉料与添加剂精准混合,一张张崭新的镁制板材接连产出,随后通过轨道车被送入温湿度精准调控的养护区。在这里,一排排板材整齐排列,经历固化过程,逐渐成为高品质的成品。该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生产的镁制地板、镁制外墙保温材料等产品,凭借卓越的质量远销欧美多个国家,产品附加值相较于初级镁制品提高了一倍多。公司的“高性能菱镁建材制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获批2024年省重点研发项目,目前正积极投身于防核辐射、防弹等高端建材产品的开发,向菱镁产业的技术前沿不断探索。
菱镁产业转型升级始终是鞍山市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海城市紧紧围绕重点项目,精准锚定产业发展目标。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坚持做优镁耐火,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技术含量;做大镁建材,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做强镁化工,持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镁合金及镁质新材料,积极开拓全新产业领域。在发展导向方面,以“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为引领,全力向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延伸拓展。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海城市成功为菱镁产业铺就了一条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大道,大大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为了在高端产业赛道抢占先机,海城市精心编制了菱镁绿色升级示范区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一区四园,一脉多廊”的空间布局,致力于实现全市产业布局统筹协调,五镇错位协同发展。“一区”即牌楼菱镁产业综合集聚区,作为产业核心枢纽,汇聚了各类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四园”分别为八里高端镁耐火产业园,专注于高端耐火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英落镁合金及其深加工产业园,深耕镁合金产业,推动其向纵深发展;马风绿色镁质新材料产业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专注于新材料的创新开发;析木镁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种科学合理的布局,形成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菱镁产业绿色升级试验区新格局。
与此同时,海城市全面推进重点企业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总投资8.2亿元的辽宁隆承高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5万吨洁净钢用镁质功能耐火材料项目一期于2024年10月正式投产,为辽宁隆承深度融入辽宁省万亿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筑牢了根基。此外,海城市持续完善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在镁耐火、镁建材、镁化工与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力。后英集团10万吨不烧砖智能化生产线顺利投产,海城利尔年产25万吨高端制品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推动镁砂向高端耐火制品华丽转身;大德广防火门芯板项目年产120万平方米,占据全省镁建材产量的69.7%;远东矿业镁建材项目成功推动轻烧氧化镁过剩产能向绿色建材转型;东和新材料公司氢氧化镁阻燃剂项目全面瞄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市场。现在,海城菱镁产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愈发显著。
海城菱镁产业的转型之路,是传统资源型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华丽转身的生动实践。这充分证明,资源型产业转型并非简单的弃旧图新,而是通过系统性重构,在“破”与“立”之间寻得精妙平衡。海城市通过整合资源,为产业发展腾出广阔空间,借助环保政策的倒逼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求变的内生动力,并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驱动,开拓出产业发展的全新局面。如今,海城正以绿色为底色,以科技为羽翼,奏响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向着全球菱镁技术创新策源地与高端产品输出中心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