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海西州建政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域主体为全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故柴达木又成为海西州的代称。2005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2018年率先在全国“三区三州”实现全域整体脱贫。全州呈现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海西地处青藏新甘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3座机场通达全国,3条铁路、4条国道、5条高速、5条管线贯穿全境,是稳疆固藏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和西部腹地的综合交通枢纽。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已发现矿产11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0种,矿产地711个,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其中钾盐、镁盐、锂矿、锶矿、石棉等8种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盐矿、溴矿、芒硝等6种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镍矿、硼矿等5种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盐湖资源尤其富集,共有大小盐湖33个,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盐湖,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纯碱、镁系化合物、锂盐生产基地,是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主战场。此外,柴达木盆地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
风光资源潜力巨大
海西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年均光照3000小时以上,年可利用1800小时,全年风能可用时间3500-5000小时,年平均风速均在3米每秒以上。海西充分利用风、光、蓄、储多种电源耦合互补优势,以广袤的沙漠、戈壁、荒漠土地为重点,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制造产业,形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生态地位特殊重要
盆地平均海拔约3000米,年平均降水量15.5~363.6毫米,平均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70%,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有的高原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功能,是“中华水塔”三江源重要的生态屏障。
农牧产业前景广阔
海西盛产枸杞、藜麦和优质牛羊肉等特色农畜产品,累计认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9个、绿色有机企业95家、绿色有机产品351个,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生产基地。
旅游资源神奇独特
海西是名山大川的故乡,“万山之祖”巍巍昆仑在此雄踞,祁连山、阿尔金山等奇山峻峰横贯东西,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由此发源,沱沱河、黑河、那林格勒河源远流长。海西拥有大面积的高寒草原、高寒湿地、荒漠戈壁、沙漠灌丛和高原森林等生态系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夏无酷暑,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天文学家在这里找到了世界级天文观测台址——冷湖赛什腾山,同时,因其净空、净水、净土等禀赋,被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天空之镜”茶卡盐湖被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水上雅丹被评为世界唯一的雅丹奇观。
海西的美,具有原生态、多样性和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古往今来文化绽放
早在两万三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就已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众多遗址遗迹。小柴旦遗址、鲁山岩画、热水古墓群、塔温塔里哈遗址等,展示了海西灿烂的古代文明。张骞到访、王莽置郡、吐谷浑建国、隋炀帝设县等著名历史事件,都见证着海西过去的辉煌。
海西是昆仑文化的发祥地,诸羌、吐谷浑、吐蕃、蒙古等民族文化都曾在此绽放,多个民族、多种文化在这里相遇碰撞、交流整合,共同开发了海西大地,创造了多元文化。
古往今来文化绽放
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37个民族相聚于此,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各族干部群众扎根海西,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谱写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崭新篇章,保持了全州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世居盆地的海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开发建设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一道,团结奋斗、共同拼搏,培育了以“艰苦创业、团结奉献、自信自强、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柴达木精神,形成了民族和睦、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