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国内钢铁企业长期以来以采购材料的方式实现耐火材料供应,这种传统供应方式不但消耗钢企大量人力、物力,也不利于充分发挥耐材厂商提升产品质量、协同改进钢铁生产工艺的积极性、主动性。近年来,国内不少钢铁企业确立了“做强主业、服务外包”战略,积极改革和完善耐火材料供应方式,采取承包方式(材料承包或整体承包)渐成趋势。供应方式的改变使得耐火材料招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对钢铁企业耐火材料招标实践的介绍,分析了耐火材料产品应用特点和各种供应方式的优劣,并对耐火材料招标过程进行了重点阐述。
耐火材料行业特点
(一)耐火材料是钢铁生产的重要辅助材料
耐火材料(简称“耐材”)是指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热工设备和高温容器中抵抗高温作用的结构材料和内衬防护。钢铁生产工艺利用耐材将生产设备和1600℃的高温钢水隔离,以保护生产设备和盛放钢水。耐材是钢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辅助材料,钢铁企业(简称“钢企”)是耐材的最大用户,消耗了全国约70%的耐材产品。
钢铁生产过程中,耐材主要应用于炼钢炉、炼铁炉的内衬,炼铁热风炉保温、蓄热砖,焦炉燃烧室、炭化室、蓄热室、斜烟道的内衬,石灰窑内衬,烧结环冷机耐热材料,承装和运输金属及炉渣的钢(铁)包内衬,加热钢坯的炉子内衬,以及传导热气的烟道内衬、高炉出铁沟等。另外,用于钢(铁)水的覆盖保温材料、覆盖剂、聚渣剂、压渣剂、保护渣等也属于耐材。由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钢水处理工艺不同,使用耐材种类、成分和使用方式等也不尽相同。实践中,各钢企积累了丰富的耐材使用经验,并形成了各自专有的耐材应用知识体系。
(二)我国耐材行业的特点
我国目前已建成了较为完整的耐材工业体系。作为世界最大的耐材生产和消费国,我国耐材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2%,几乎所有大型国际耐材企业均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公司。
我国目前有2000家左右耐材厂商,但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导致我国耐材行业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2018年,我国仅6家耐材厂商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由于中低端耐材门槛较低,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近年来,随着我国耐材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资产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步伐明显加快,一些颇具实力的耐材厂商通过上市和组建企业集团,在资金和生产技术装备方面实力日渐增强。未来,我国耐材有望占有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耐材制造中心。
(三)耐火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1.从添加剂配置、产品配方调制到最终产品定型,耐材研发需要经过大量研究和中间生产试验。耐材从研发、小试、中试到最终产业化,需要大量投入和长期技术积累,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改进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2.耐材与工业生产工艺匹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验证。如果频繁更换耐材供应商,可能会使企业面临较高的安全与产品质量风险。企业一般不愿轻易更换耐材供应商,而是希望供需双方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耐材产品应用性强,不同企业的耐材使用有各自的适用情形和要求。耐材技术人员不仅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4.耐材价格受原材料、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很大。如前几年,镁砂、铝矾土、石墨等价格大幅上涨,就给耐材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四)我国耐火材料应用水平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耐材目前基本能满足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各行业生产需要,产品结构渐趋合理,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并已开始出口国外。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的耐材使用和消耗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降低钢铁冶炼耐材消耗是提升耐材应用水平的关键,不仅可以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减少耐材杂质对钢水(或铁水)的污染。
耐火材料的两种招标方式
(一)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面向全社会发布招标公告,邀请不特定潜在投标人参与投标的活动。耐材厂商只要满足招标公告的资格要求,均可参加投标。公开招标可吸引众多投标人参与竞争,招标人不但可获得更低的价格,还可在原有供应商之外发现更加优秀的耐材厂商。
公开招标允许新耐材厂商进入,但也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一是新厂商产品需经多次试验验证后方可投入使用。新产品较多时,可能出现试验次数过多、周期过长问题,影响正常生产。二是钢铁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新厂商需较长时间的适应期、磨合期。新老厂商之间的转化、交接,会给安全管理、生产顺畅、物流组织、设备周转等带来一定的隐患。三是如果存在技术保密要求,钢企与新厂商之间建立信任机制需较长时间。四是公开招标竞争异常激烈,部分投标人对钢铁企业工艺特点、质量要求缺乏客观、深刻的认识,过分追求抢占市场、扩大销售,可能会出现低价中标、事后毁约的情况。
(二)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在现有供应商范围内,选择供应稳定、合作良好的耐材厂商参与投标。未收到投标邀请的耐材厂商,不能参与投标活动。
邀请招标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耐材厂商与招标人长期磨合,招标人无须进行试验和试生产,产品导入周期短。二是长期合作的耐材厂商能够全面配合现场生产组织、安全管理要求,可确保生产稳定。三是随着钢铁生产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生产节奏变化对冶炼设备周转、耐材维护的要求更加苛刻,原有耐材厂商配合相对熟练,风险更易控制。
但邀请招标也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投标人局限于招标人现有供应商范围以内,耐材厂商间或耐材厂商与招标人内部相关部门间可能出现攻守同盟或利益关联,从而降低投标的竞争性。另一方面,邀请招标使得新厂商无法参与投标,招标人失去引进新技术、采购到新产品的机会。
采购材料是耐火材料的传统供应方式
(一)采购材料的供应方式
采购材料是指供需双方按照事先约定价格、数量和技术规格等条件,由耐材厂商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批次向钢企供应各类耐火材料。采购材料是耐材的传统供应方式,除了供货质量问题,耐材厂商无须承担生产过程中耐材使用的风险和责任。
(二)招标特点
1.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需明确耐材的品种和数量、主要技术要求(物理、化学指标)、材质和原料要求、相关技术标准等,以及合同价格条件、付款方式、交货地点、交货周期、供需双方责任划分等。
2.投标。投标人只要具有一定生产、供货能力和业绩,财务能力良好,无不良商业信誉,即可参与投标。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详细说明各耐材产品单价、总价,并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说明耐材产品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具体情形。
3.评标。投标竞争以价格为主,评标因素以价格为主、技术为辅。评标的目的是选择技术满足要求、价格优惠的中标人。
4.定标。每个耐材产品允许至少一家中标人(为保证供应稳定,部分产品允许多家供应商)。
(三)采购材料的优缺点
采购材料招标促进投标人之间竞争,并降低钢企耐材采购成本。实践证明,相比招标之前,各类耐材平均供应价格可下降10%以上。
虽然采购材料招标具有上述优点,但这种供应方式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是钢企耐材采购管理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耐材品种和供应商数量大,采购过程中需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签订和执行各类耐材采购合同,采购结束后还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和跟踪管理。二是耐材厂商改进产品质量、协同改进钢铁生产工艺的积极性不高。供需双方以采购材料方式合作时,耐材厂商会尽量压低产品生产成本、扩大产品销售量,对产品改进和质量提升往往不积极,因为这样做不但要投入巨大成本,还可能导致钢铁生产的耐材消耗量下降,反而影响自身扩大销售收入。
耐材供应承包是必然趋势
(一)耐材承包的概念
近10多年来,我国钢铁制造技术能力、产品档次有了长足的进步,对耐材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钢企面临优质耐材资源紧张和耐材价格上涨的巨大挑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优化耐材供应管理方式。通过集中需求资源,形成规模采购,优选有竞争力的厂商以承包方式供应耐材,是钢企优化耐材供应、提升耐材应用水平的发展方向。
耐材承包是指钢企与具有集成供应能力的耐材厂商签订承包协议,由该耐材厂商(承包商)负责相关区域全部耐材供应。承包商依据承包协议提供耐材产品和相关服务;钢企以区域内铁、钢产出量为主要结算依据,向承包商支付相应报酬。耐材承包通常按照区域实施,根据冶炼工艺流程,承包区域可划分为高炉耐材、转(电)炉耐材、铁水包耐材、钢包耐材、中间包耐材、加热炉耐材等。
耐材承包分为材料承包和整体承包两种方式。
(二)材料承包
材料承包是指耐材厂商以承包方式,负责钢企所需各类耐火材料供货。钢铁生产所需耐材的计划编制、材料砌筑、施工、维护、使用、现场管理等工作,仍旧由钢企负责实施。在此过程中,承包商可以提供质量监督、技术指导及售后跟踪等全过程服务。供需双方按出钢(铁)量、炉次等生产成果,进行合同价格的结算付款。
材料承包可以促进钢企的耐材供应管理技术进步,减少一级供应商数量和采购管理操作面,优化耐材供应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生产运行工作效率。
(三)整体承包
整体承包是指耐材厂商以承包方式,不但负责热工设备所需各类耐材供货,还负责耐材产品的计划编制、材料砌筑、施工、维护、使用、现场管理等工作。承包方除了提供耐材产品外,还要负责耐材拆包、砌包、维修等服务和耐材使用全过程管理。供需双方按生产成果进行结算付款,与材料承包结算方式基本相同。
整体承包是集耐材的功能、寿命、组织、管理和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整体采购,利于实现采购价值最大化。整体承包可促使耐材厂商积极开展研发工作,提高产品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亦能帮助钢企有效地控制耐材供应成本,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耐材承包招标实践
(一)材料承包招标
某国内大型钢厂耐材的开发技术和应用经验居国内领先地位,并于2008年启动了耐材承包招标。当时,国内耐材厂商综合实力相对偏弱,实施整体承包尚不具备条件。该钢厂根据耐材行业现状和自身实际,实施了以耐材供货为主的材料承包招标。
1.某大型钢厂钢包区域的材料承包招标案例
①标段划分
招标人将转炉钢包砌包耐火材料分为300吨转炉钢包和250吨转炉钢包两个区域,其中前者为铝镁预制砖砌筑模式,后者为钢包整体浇注模式。由于两个区域耐材具有不同的砌筑方式和特点,故分两个标段实施材料承包招标。
②招标内容
钢包区域主要包括五类耐材,即渣线、包底及包口镁碳砖,包壁工作层材料,包底工作层材料,永久层材料和其他修补材料,共涉及供应商15家,年均供应能力3.2万吨。招标文件中明确,以钢包镁碳砖、包壁工作层材料(含包壁预制块、整体浇注料)、包底工作层材料等为主体耐材。只有具备主体耐材供应能力的耐材厂商,才有资格参与投标。每个标段有两家中标人,中标比例分别为70%和30%。主体耐材以外的辅助耐材,可以由中标人供应,也可以由中标人从招标人认可的其他耐材厂商处采购。
③评标标准
技术(权重50%):供应商技术、质量保证能力;商务(权重30%):投标价格、供应保障能力;综合评估(20%):供应商与钢企的合作关系、市场份额、使用实绩等。
④招标成果
一是与上一年度耐材供货总金额相比,节资率超过20%。二是耐材供应商数量大幅降低,由原先15家减少至4家。三是耐材厂商与耐材用户按照钢铁生产量结算,提升了耐材厂商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积极性、主动性。
2.材料承包供应方式存在不足
材料承包条件下,承包商仅负责供应各类耐材产品,钢企则要负责耐材的仓储配送、新品研发、施工作业、使用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一方面,钢企仍需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用于耐火材料日常使用、维护和管理,不能充分调动承包商在生产现场耐材使用过程中“降本增效”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钢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生产操作改进和技术优化需求,不能迅速反映给耐材厂商(或即使反映到耐材厂商,也因耐材厂商认为与自身利益无关,而导致需求无法及时落实)。
(二)整体承包招标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耐火材料供应的要求已从“保供应、提质量、降成本”转变为“少异常、高稳定、强适应”。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耐材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国内先进耐材厂商已具备了整体承包的能力,实施整体承包招标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1.某大型钢厂铁钢包区域耐火材料整体承包招标案例
某大型钢厂2017年实施的“铁钢包区域耐火材料总承包”招标项目,是在耐材供应领域实施整体承包的创新举措。与材料承包相比,整体承包对耐材厂商综合要求更高,耐材厂商需与生产现场各工艺环节紧密配合、相互协调,以确保炼钢生产安全、可靠、顺畅、高效。
本次整体承包招标具体情况如下:
①承包范围更大,耐材厂商责任更重
本次整体承包仅选择一家中标人,承包商除提供承包区域内各类耐材产品外,还需负责这些耐材的仓储配送、新品研发、施工作业、使用管理等方面工作。
②承包商需完成生产过程管理、后期支撑和专业配合等工作
承包商需要建立并运行稳定、高效、可持续的整体承包服务管理体系,向用户提供满足承包区域内安全、生产、品种、质量、成本等各项需求的一揽子耐材承包服务。本次整体承包工作内容包括:一是承包区域内所有耐材的无忧、及时供应(含库存管理);二是耐材的砌筑、拆卸等施工、维护工作,保证生产过程中耐材状态良好;三是提供、维护满足整体承包服务所需的设备、工器具及相关耗材,负责对用户提供的相关设备、工器具进行维护、保养、使用;四是负责用后耐材的回收、再生利用等相关作业;五是负责配置符合要求、具有相关资质的技术、操作、维护人员;六是根据用户生产管理及相关信息系统要求,进行相关数据的准确输入和统计、汇报;七是满足用户对耐材改进、研发的需求;八是满足用户对现场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要求。
③承包商与耐材用户之间作业界面划分更加严谨、清晰
炼钢生产的耐材作业界面有30余项,不但有铁壳本体及耳轴目视点检、周转管理,铁壳本体及耳轴探伤、维修管理,铁钢包耐材砌筑、修理、拆包;铁包包嘴离线清理等大量生产现场设备操作界面,还包括材料领、存、用管理,废旧耐材出厂,区域内台账记录等耐材产品的现场供应管理界面,以及技术规程、岗位规程等技术管理界面。
招标文件就上述各类作业界面的责任、分工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划分:属于关键生产环节的重要作业界面,其技术确认和日常管理,由用户承担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此类界面共11项;属于耐材砌筑、耐材砌筑辅助作业、耐材库存管理以及耐材应用操作性管理的20余项作业界面,由耐材厂商承担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此外,用户和承包商还就30余项作业界面,按全、主、次(全—全承担;主—主承担;次—次承担)进行了责任划分,明确了各自的工作内容。
通过以上作业界面划分,可以更好地调动供需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双方进一步加强配合和协作,防止相互推诿、工作扯皮情况的出现。
④招标成果
一是与上一年同区域耐材产品采购和管理费用相比,本次整体承包招标节约资金超过16%。二是钢企将耐材生产、运输、库存、管理、现场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器具的使用、维护整体移交给承包商,极大地提高了承包商保证生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降本增效和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使得钢企将更多精力转移到钢铁生产的核心业务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供需双赢。三是钢企仍旧掌握着相关耐火产品的先进应用经验和关键技术积累,使得自身的长期利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维护。
2.整体承包供应方式存在的不足
采用整体承包,钢企可以控制冶炼过程中耐材的消耗成本,减少供应商的数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采购风险、采购工作量和采购费用;耐材厂商则可以与钢企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尽管整体承包有诸多优点,但这种供应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缺点。
一是会使一些单项产品生产能力突出但不具备整体承包实力的小型厂商失去竞争机会。
二是供需双方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存在不同利益诉求。供需双方可能会就耐材检测、检验和评判标准出现分歧,判断耐材产品是否下线会成为争议焦点。钢企通常更关注安全生产、质量保证,而承包商则更重视延长耐材使用寿命、减少耐材消耗和相关劳动投入。
三是调价机制尚未建立。耐材整体承包周期较长,钢企与承包商合作时间一般长达3年5年。耐材价格受矿产原料影响很大,故建立调价机制非常有必要。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无原料价格权威发布机构,导致调价机制形成比较困难,给供需双方顺利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在长期合作中,供需双方如何公平处理原材料价格波动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予以妥善解决。
结 语
无论是采购材料,还是材料承包或整体承包,都是不同历史时期钢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的适合当时情况的耐材供应方式,这三种供应方式都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也仍然存在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空间。
对于钢企来说,应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耐材应用与现代冶金工业协同发展,实现钢铁冶金全流程最低成本。随着钢铁行业的不断发展,钢企还需要在耐材供应方面不断探索,力求形成更加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供应模式。与此同时,招标代理机构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招标投标这一有效采购形式,配合钢铁企业,合理合规、优质高效地完成耐材供应机制形成和完善这一重要任务。
评论区